《偈五十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4 03:17: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旦清晨五月一,吹起少林无孔笛。
十方沙界坦然平,大地山河印印出。
二祖曾不往西天,达磨曾不到梁国。
大家共贺太平歌,摩诃般若波罗蜜。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五月一日,少林寺传来无孔的笛声。
十方的沙界一片宁静,大地的山河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
二祖(指二祖慧可)并没有去西天求法,达磨(达摩祖师)也从未到过梁国。
大家齐声歌唱,庆祝太平的日子,唱着摩诃般若波罗蜜的歌。
注释
- 平旦:指清晨、黎明。
- 无孔笛:少林寺的一种乐器,象征着无声的智慧。
- 沙界:指沙尘的境界,这里引申为一片宁静的世界。
- 二祖:指禅宗的二祖慧可,他是达摩的弟子。
- 摩诃般若波罗蜜:是佛教中智慧的最高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克勤,宋代僧人,著名的禅宗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邃的哲理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禅理,表达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时值社会相对安宁的时期,诗人借助佛教的思想,歌颂太平盛世,表达对佛教智慧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场景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五月一日,正值春夏交替之际,万物复苏,诗人通过“无孔笛”这一意象,象征着一种无声的智慧,传达出深邃的禅意。接着,诗人描绘了“十方沙界”的平静,和大地山河的清晰,表现出一种大自然的和谐与安宁。
在后两联中,诗人提到“二祖”和“达磨”,强调了禅宗的传承与智慧,暗示即使这些前辈没有到过特定的地方,他们的思想依然影响深远。最后一句“大家共贺太平歌”,不仅是对和平时代的庆祝,也是一种对佛教智慧的追求和歌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旦清晨五月一:描绘了清晨的美好时光,暗示新生与希望。
- 吹起少林无孔笛:无孔笛象征着禅的空灵,传达无声的智慧与内心的宁静。
- 十方沙界坦然平:十方的世界一片宁静,暗喻着宇宙的和谐。
- 大地山河印印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显现,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变化。
- 二祖曾不往西天:提到禅宗的二祖慧可,指示了他不追求外在的东西。
- 达磨曾不到梁国:达摩祖师并未去过梁国,强调内心的修行和智慧。
- 大家共贺太平歌:众人共同庆祝和平,体现了人们的团结与和谐。
- 摩诃般若波罗蜜:赞美智慧的境界,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信仰与亲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无孔笛”比作智慧的象征。
- 对仗:全诗的结构工整,体现出和谐美的艺术特点。
- 意象:清晨、无孔笛、大地山河等意象,传达了宁静与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清晨宁静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庆祝,同时也借助佛教的智慧,传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出深厚的禅意和人生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晨:象征新的开始和希望。
- 无孔笛:代表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 沙界:暗指世界的广阔与和平。
- 太平歌:象征着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庆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无孔笛”象征什么? A. 喧闹的生活
B. 内心的智慧
C. 外在的美丽
D. 物质的追求 -
诗中提到的“二祖”指的是谁? A. 达摩
B. 慧可
C. 玄奘
D. 弘忍 -
“大家共贺太平歌”体现了什么情感? A. 对战争的恐惧
B. 对和平的庆祝
C. 对生活的失望
D. 对未来的无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探讨宁静夜晚的思考。
- 《春晓》孟浩然:描绘清晨的美丽与希望。
诗词对比
- 释克勤的《偈五十三首》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前者注重内心的禅意与智慧,后者则描绘了壮丽的山河与豪情。两者在意象上有异,但都体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与热爱。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禅宗思想与文学》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