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人生几何》
时间: 2025-01-04 08:11: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人生几何
作者: 陈著 〔宋代〕
人生几何,如何不自,珍重此生。
向蠹残字上,甘心抛掷,
蜗尖争处,著意丁宁。
箭过时光,剑炊世界,
谁带经锄谁笔耕。
分明似,满一锅汤沸,无处清。
输兄。
练得闲成。
无辱无忧惧惊。
但菜羹粝饭,不求他味,
芒鞋竹杖,足畅幽情。
八十年来,万千看破,
胸次春风秋月明。
梅花帐,称困眠醒起,无打门声。
白话文翻译
人生有多久,何不珍惜这短暂的生命。
在那些被虫蛀的残字上,甘愿投掷。
在蜗牛的顶端争斗,努力保持宁静。
时间如箭飞逝,世界如剑焚烧,
谁在耕耘,谁在书写。
分明就像一锅汤沸腾,无处可清理。
输了兄弟。
修得闲适成就。
没有羞辱,没有忧虑和惊慌。
只是菜羹和粗饭,不求别的味道,
穿着芒鞋,拿着竹杖,足以畅快幽情。
八十年来,经历了无数,
胸中春风秋月分外明亮。
梅花帐内,困于睡梦醒来,
没有敲门声。
注释
- 人生几何:人生有多长,多少年。
- 自珍重:自己珍惜。
- 蠹残字:被虫蛀的残字,暗指过往的遗憾。
- 蜗尖:蜗牛的尖端,象征微小和卑微。
- 箭过时光:时间如箭,飞速流逝。
- 经锄、笔耕:耕作和写作,象征生活的劳作。
- 梅花帐:梅花盛开的帐篷,象征着安逸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以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而闻名。他的诗歌往往蕴含哲理,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盛年之际,诗人感慨人生的短暂与珍贵,强调在繁忙的生活中应珍惜眼前的每一刻。此时的社会背景是宋代经济繁荣,但人心浮躁,诗人试图通过诗歌引导人们回归内心,寻找平和与安宁。
诗歌鉴赏
《沁园春·人生几何》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日常生活的珍视。开篇直指人生的短暂,呼唤人们要自珍重,营造出一种对生命的反思气氛。接着,诗人通过“蠹残字”与“蜗尖争处”的意象,展现了生活中琐碎与艰难的一面,暗示人在繁忙的生活中要保持内心的宁静。
随后的“箭过时光,剑炊世界”,诗人巧妙地使用比喻,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生活的压力,仿佛生活是一场无休止的争斗。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感到沮丧,反而在“无辱无忧惧惊”的状态中找到了内心的平和与安宁,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最后,诗人以梅花帐的意象结束,展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整首诗言辞简练而意蕴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珍惜,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生几何,如何不自,珍重此生:人生短暂,应该珍惜。
- 向蠹残字上,甘心抛掷:在过去的遗憾中,甘愿投入。
- 蜗尖争处,著意丁宁:在微小的地方努力保持宁静。
- 箭过时光,剑炊世界:时间飞逝,生活如火般灼热。
- 谁带经锄谁笔耕:生活的耕耘与书写,都是人生的责任。
- 分明似,满一锅汤沸,无处清:生活的纷乱与复杂,难以理清。
- 输兄:感叹失去的朋友。
- 练得闲成:在闲适中获得成就。
- 无辱无忧惧惊:心中无惧,无忧无虑。
- 但菜羹粝饭,不求他味:生活简朴,满足于眼前。
- 芒鞋竹杖,足畅幽情:轻松自在,享受生活。
- 八十年来,万千看破:经历了许多,洞悉人生。
- 胸次春风秋月明:内心如春风秋月般明亮。
- 梅花帐,称困眠醒起,无打门声:梅花下的安静生活,宁静自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箭,将生活比作剑,生动形象地展示生活的迅速与压力。
- 对仗:如“春风秋月”,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 象征:梅花、芒鞋等意象象征安宁与自然,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珍惜生命的每一刻,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强调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我,过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和坚韧,代表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芒鞋竹杖:象征简朴的生活方式,强调自然与自在。
- 春风秋月:象征自然的美好与人生的智慧,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蜗尖争处”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艰难
- B. 内心的平静
- C. 生活的繁忙
- D. 友情的珍贵
-
“箭过时光”中的“箭”比喻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生活的压力
- C. 友谊的消逝
- D. 自然的变化
-
诗中提到的“梅花帐”代表了什么?
- A. 忧伤
- B. 安静与宁和
- C. 复杂的生活
- D. 追求的欲望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更多地强调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而陈著的《沁园春·人生几何》则更注重个人的内心感悟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宋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