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史五首其二·有虞氏
作者: 范仲淹 〔宋代〕
成都成邑即天开,
终践尧基咏起哉。
但得四门元凯至,
九韶何必凤皇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成都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得天独厚,能够在这里建立城市,真是个开天辟地的好地方。最终,能够继承尧舜的伟大基业,真是值得歌颂啊。只要能够汇聚贤能,四方的英杰齐聚于此,九韶乐曲又何必依赖于凤皇来演奏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成都:古代巴蜀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
- 成邑:指成就城市或建立城市。
- 尧基:指尧帝所建立的基业,象征着理想的治国理念。
- 四门元凯:四面八方的英才,元凯意指优秀人才。
- 九韶:古代乐曲,象征高雅的音乐艺术。
- 凤皇: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美好和吉祥。
典故解析:
- 尧舜:指中国古代著名的贤明君主尧和舜,象征着理想的政治和治国理念。
- 九韶:古代乐曲名,代表着和谐美好的音乐,常用于描述盛世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诗文以气势雄浑、情感真挚著称,思想深邃,常反映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北宋时期,当时范仲淹正面临政治上的挫折与困境,他试图通过历史的视角来反思当下的政治状况,并寄托自己对未来的希望。诗中通过对历史的咏叹,表达了对贤能和理想治国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人才的渴望。开头的“成都成邑即天开”,将成都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使人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接着提到“终践尧基”,展现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希冀,希望能够有贤良的君主或领导者来承袭古代圣贤的治理智慧。
“但得四门元凯至”,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有优秀的人才,国家自然会繁荣昌盛,而不必依赖于凤皇这样的神话象征,这暗示了一种平实而实用的治国理念。整首诗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家兴盛的殷切希望,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成都成邑即天开”:成都的建立是天意所赐,暗指其独特的地理与历史背景。
- “终践尧基咏起哉”:希望能够继承尧舜的伟大基业,表达了对理想治国的向往。
- “但得四门元凯至”:只要有四方的优秀人才,国家就有希望。
- “九韶何必凤皇来”:高雅音乐的演奏不必依赖神话中的凤皇,强调人才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成邑”与“天开”,“四门”与“九韶”形成了和谐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凤皇”作为人才的象征,使诗意更为深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与思考,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强调了人才在国家兴盛中的重要性,反映了对贤明政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成都:代表一个理想的政治中心。
- 尧基:象征理想的治国理念与道德。
- 四门元凯:象征优秀的人才。
- 九韶:代表高雅的文化与和谐的社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尧基”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的基业?
A. 孔子
B. 尧
C. 汉武帝
D. 唐太宗 -
诗中“九韶”象征着什么?
A. 盛世的音乐
B. 战争的乐曲
C. 乡村的歌谣
D. 民间的舞蹈 -
诗的主题主要强调了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才的渴望
C. 对历史的反思
D. 对和平的追求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才的渴望。
- 杜甫的《春望》:描述了国家动荡中的思考与希望。
诗词对比:
- 范仲淹《岳阳楼记》与王勃《滕王阁序》:两者均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展望,表达对理想政治与文化的追求,风格上虽各有不同,但都显示出对时代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范仲淹诗文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