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萧洒桐庐郡,乌龙山霭中。
使君无一事,心共白云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桐庐郡的清雅风光,乌龙山的云雾缭绕。诗中提到使君(指地方官员)没有什么事要处理,心中却与那白云一样空灵自在。
注释:
- 萧洒:形容景色清幽,气韵洒脱。
- 桐庐郡:指桐庐县,位于浙江省,是著名的山水旅游胜地。
- 乌龙山:一座山名,山上常有云雾,景色迷人。
- 使君:指地方官员或有权势的人。
- 无一事:没有任何事情。
- 心共白云空:心境像白云一样空灵、无拘无束。
典故解析:
“乌龙山”是一座有名的山,因其形状似龙而得名。桐庐在历史上以风景秀丽而闻名,诗人在此地的感受也反映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官场繁琐事务的厌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文正,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反映出其关心民生的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范仲淹的隐居生活时期,他在桐庐郡的生活让他体会到自然之美与心灵的宁静。诗中流露出对官场的逃避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萧洒桐庐郡十绝》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内心宁静的诗。范仲淹通过对桐庐郡的描写,展现了他对清新自然的热爱与对官场琐事的厌倦。诗的开头“萧洒桐庐郡,乌龙山霭中”,展现了一幅清雅的山水画卷,生动地描述了乌龙山上云雾缭绕的美景。这里的“萧洒”一词,不仅形容了环境的优雅,也隐含了诗人心境的洒脱。
接下来的“使君无一事,心共白云空”,则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事物的超脱。使君作为地方官员,理应忙于政务,但在这里却显得无所事事,心中如白云般自由悠然。这种对比,突显了诗人对世俗烦恼的拒绝,展现了他对自然与内心平静的向往。
整首诗简洁而意蕴深刻,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洒桐庐郡:描绘了桐庐的清新气息。
- 乌龙山霭中:展现了山中云雾缭绕的迷人景象。
- 使君无一事:指出官员在此地无所事事,暗示对官场的逃避。
- 心共白云空:表达了诗人心灵的自在与空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心共白云空”比喻心境的自由与无拘束。
- 对仗:首句和第二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桐庐的清幽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琐事的厌倦,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这种主题在宋代文人中十分常见,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桐庐:象征宁静与自然之美。
- 乌龙山:象征隐逸与灵动。
- 白云: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自得其乐的心境,代表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地名是哪个? A. 杭州
B. 桐庐
C. 苏州 -
“心共白云空”中“空”的意思是? A. 空无一物
B. 心境悠闲
C. 心情烦躁 -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 A. 热衷
B. 厌倦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风光与个人的情感。
- 王维的《鹿柴》: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范仲淹的诗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关注于自我情感的抒发。
- 范仲淹的诗意境清新,而王维的作品则更倾向于哲理思考。两者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范仲淹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