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林处士
——范仲淹
片心高与月徘徊,
岂为千锺下钓台。
犹笑白云多事在,
等闲为雨出山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高远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诗人将心思与月亮相伴,犹如在高处游荡,岂会为了名利而屈身于钓台。即便是白云看似繁忙,诗人也只是笑笑,淡然处之。他认为,云和雨的变幻无常,就像人生中的琐事,随意而来,心中却早已坦然。
注释:
- 片心:指的是诗人的一颗心,表示孤独而高洁的心境。
- 千锺:指许多的酒,暗指名利、财富。
- 钓台:钓鱼的地方,这里象征着追名逐利的世俗生活。
- 白云:代表世俗中的繁杂事务。
- 等闲:指轻松、随意。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高与月徘徊”可与古代诗人追求高远理想的情怀相联系,表达了志向的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号舜举,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著称,作品多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范仲淹隐居之时,反映了他在政治失意后的心境,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追求。
诗歌鉴赏:
《寄林处士》是范仲淹在隐居生活中所作,诗中表现了他对名利的看淡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首句“片心高与月徘徊”以“高”字点明了诗人胸怀的广阔与超然,心与月共徘徊,显得悠然自得,表示他在高处观望,不受世俗的束缚。接下来的“岂为千锺下钓台”则揭示了诗人对名利生活的拒绝,表明他并不愿意为了追求物质的丰盈而沉湎于世俗的钓台生活。
“犹笑白云多事在,等闲为雨出山来”两句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的洒脱与淡然。即使白云在天上忙碌,诗人依旧微笑,说明他对世事纷扰的超然态度。后半句“等闲为雨出山来”则暗示着自然界的变化无常,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高洁与淡泊,令人感受到一种高远的志向和超越世俗的洒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片心高与月徘徊:诗人将自己的心比作高挂的明月,象征其追求的理想高远,心境清澈。
- 岂为千锺下钓台:诗人反问自己,怎么会为了酒色名利而屈身于世俗的钓台,表明对物质追求的不屑。
- 犹笑白云多事在:诗人对世俗事务的轻视,甚至笑对云的繁忙,表现了他的洒脱。
- 等闲为雨出山来:云雨变化如人生的波折,诗人对此持平常心,暗示着对生活的从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比作月亮,表现诗人的理想与心境。
- 排比:通过“岂为千锺”“多事在”“出山来”形成节奏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首尾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高洁的情操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具有很高的哲理性与艺术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理想与高洁。
- 钓台:象征世俗的名利与追求。
- 白云:代表世事繁杂与纷扰。
- 雨:象征变化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认为自己心中的什么与月亮相伴?
- A. 名利
- B. 理想
- C. 朋友
-
诗中提到的“千锺”指的是什么?
- A. 钓鱼
- B. 酒色名利
- C. 自然景象
-
诗人对世俗事务持什么态度?
- A. 追求
- B. 轻视
- C. 忽略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范仲淹的《寄林处士》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李白则表现出对豪饮的渴望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两者在主题上各有侧重,但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范仲淹诗文集》
- 《唐宋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