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么令(再用前韵)》
时间: 2025-01-09 16:10: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辛弃疾的《六么令(再用前韵)》原文如下:
倒冠一笑,华发玉簪折。阳关自来凄断,却怪歌声滑。放浪儿童归舍,莫恼比邻鸭。水连山接。看君归兴,如醉中醒梦中觉。江上吴侬问我,一一烦君说。坐客尊酒频空,剩欠真珠压。手把鱼竿未稳,长向沧浪学。问愁谁怯。可堪杨柳,先作东风满城雪。
白话文翻译:
全诗可以翻译为: 轻松地笑着,虽然已经白发苍苍,头上的玉簪也折断了。阳关的曲调总是这么悲凉,却又怪歌声滑稽。放荡的儿童都回到家中,别去打扰邻家的鸭子。水和山连在一起。看你归来的兴致,犹如醉酒中醒来,梦中惊觉。江边的吴侬问我,烦请一一告诉他。坐在这里的客人,酒杯频频空了,剩下的只有真珠的沉重。手握鱼竿却不稳,长久地向沧浪学习。问愁的人是谁在畏惧。可堪杨柳,早已让东风变成满城的雪。
注释:
字词注释:
- 倒冠:指把帽子倒戴,象征心情轻松或不拘小节。
- 华发:白发,表示年纪大了。
- 阳关:古代一个地名,常用来指代离别的哀伤。
- 吴侬:指的是吴地的人,带有一种亲切感。
典故解析:
- 阳关:出自《阳关三叠》,常用来形容离别的愁苦,代表一种凄凉的情感。
- 东风满城雪:此句中“东风”象征着春天的气息,而“满城雪”则形容了春季的美丽与生机,二者相对比,表现出春天的温暖与冬天的寒冷之间的过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的词人、将领,其作品以豪放激昂、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词作多描写英雄气概、民族情怀和个人生活,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六么令(再用前韵)》创作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与思考,展现了士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世事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整首词通过轻松的语调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流逝岁月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开篇的“倒冠一笑”,展现了一种洒脱与不拘泥于生活琐事的态度,而“华发玉簪折”则暗示了作者的年纪和经历的沉重。阳关曲调的引入,令整首词有了情感的深度,仿佛在诉说着一种离别的哀愁。
“放浪儿童归舍”,则通过对儿童的描写,增添了一种生动的生活气息,而“莫恼比邻鸭”则显示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宁静。词中不断交织着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感慨,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生活的温暖。
后半部分的“坐客尊酒频空”,传达出一种孤独感,酒杯空了的意象与“真珠压”的重负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感慨。“长向沧浪学”,则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无论经历多少波折,依然要向生活学习,勇敢面对。
整首词在情感上既有对人生的反思,又有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辛弃疾深刻的思想与情感,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倒冠一笑:以轻松的笑容面对生活。
- 华发玉簪折:白发与折断的玉簪,暗示着年岁的增长与生活的磨难。
- 阳关自来凄断:阳关曲调的悲凉,引发对离别的感伤。
- 却怪歌声滑:感叹歌声的轻松与生活的困境形成对比。
- 放浪儿童归舍:自由自在的儿童,表现出生活的简单与快乐。
- 莫恼比邻鸭:与邻居的鸭子和谐相处,体现生活的宁静。
- 水连山接:自然景色的描绘,水与山的连接。
- 看君归兴,如醉中醒梦中觉:看朋友归来,心情如梦中惊醒。
- 江上吴侬问我:江边的人在问我,表现出亲切与人际关系。
- 一一烦君说:逐一回答,表现出热情与友好。
- 坐客尊酒频空:客人频频喝酒,酒杯空了,暗示孤独。
- 剩欠真珠压:只剩下沉重的心情。
- 手把鱼竿未稳:手握鱼竿却不稳,象征着生活的不确定性。
- 长向沧浪学:向沧浪学习,表现出面对生活的态度。
- 问愁谁怯:询问谁在担忧。
- 可堪杨柳,先作东风满城雪:杨柳与东风的结合,形成冬春交替的美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醉酒与梦境,体现出梦幻与现实的交织。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人性,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色彩。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运用对仗,使得词句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尽管存在孤独与沉重,但依然要勇敢面对,展现了辛弃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倒冠:象征洒脱与不拘泥。
- 华发:象征岁月与经历。
- 阳关:象征离别与哀愁。
- 儿童:象征纯真与快乐。
- 杨柳:象征生命力与春天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六么令》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辛弃疾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阳关”代表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离别的哀伤
- C) 一种风景
-
“坐客尊酒频空”中的“频空”意指什么?
- A) 酒杯很多
- B) 酒杯空了
- C) 酒杯满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辛弃疾的《六么令》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以细腻的描写表现内心情感,但辛弃疾更侧重于对人生的思考,李清照则更注重对离别情感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辛弃疾词选》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与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