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蓬莱 碧山庄看杜鹃秦以新太翁留饮花下有怀对岩检讨》

时间: 2025-01-08 21:33:50

折一枝笑问,也把鹃呼,尔何愁苦。

绿暗园林,点深红千树。

但到花间,休论身外,有酒何妨住。

况是今朝,弦管莺啼,池亭燕乳。

停杯忽忆,故人千里,鄂渚牙幢,武昌楼橹。

万一思乡,写断肠佳句。

那得凭阑,将花做鸟,向楚天低处。

黄鹤楼前,殷勤为我,叫他归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蓬莱 碧山庄看杜鹃秦以新太翁留饮花下有怀对岩检讨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折一枝笑问,也把鹃呼,尔何愁苦。
绿暗园林,点深红千树。
但到花间,休论身外,有酒何妨住。
况是今朝,弦管莺啼,池亭燕乳。
停杯忽忆,故人千里,鄂渚牙幢,武昌楼橹。
万一思乡,写断肠佳句。
那得凭阑,将花做鸟,向楚天低处。
黄鹤楼前,殷勤为我,叫他归去。

白话文翻译

一枝花折下,笑着问你,叫杜鹃鸟干什么呢,你为何愁苦呢?
园里绿荫深密,红花点缀千树。
只要身处花间,何必讨论外面的事,有酒在手也无妨。
更何况今天,乐器声声,黄莺啼鸣,池塘边燕子轻飞。
停杯突然想起,远方的故人,鄂渚的牙幢,武昌的楼橹。
如果思乡情切,写下那撕心裂肺的诗句。
何必倚着栏杆,将花当作鸟儿,向楚天低飞。
在黄鹤楼前,热情地叫他归去。

注释

  • 折一枝:折下花枝,象征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 :杜鹃鸟,常用来象征思乡之情。
  • 绿暗园林:形容园林的绿意浓郁,光线暗淡。
  • 弦管莺啼:乐器声与黄莺的鸣叫,描绘出愉悦的氛围。
  • 鄂渚:指长江上的鄂州,古代著名的水乡。
  • 黄鹤楼:著名的江南楼阁,象征离别与思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40-1700),清代词人,曾任职于朝廷,因其作品多描写自然与情感而受到喜爱。他的诗风清新脱俗,语言自然流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思乡情绪交织的时期。诗人借助杜鹃花与酒,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醉蓬莱》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花下饮酒,感怀故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思考。开头以“折一枝笑问”引入,轻松而自然,随即转入对杜鹃鸟的问询,传达出对愁苦的反思。诗中“绿暗园林,点深红千树”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美丽,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又惆怅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有酒何妨住”,流露出对当下生活的享受。通过音乐与自然的交融,诗人描绘了一幅生动和谐的画面,令人陶醉。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思乡之情,表现出深切的怀念与对故人的追忆。“故人千里”与“鄂渚牙幢”的提及,既是对故地的回顾,也是对亲情的向往。最后以“黄鹤楼前,殷勤为我,叫他归去”结束,回归现实与理想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折一枝笑问:轻松地折下一枝花,表达心情愉快。
  2. 也把鹃呼,尔何愁苦:提及杜鹃鸟,反映出对忧愁的思考。
  3. 绿暗园林,点深红千树:描绘春日园林的美丽景象。
  4. 但到花间,休论身外:在花间,放下外界烦恼,享受当下。
  5. 有酒何妨住:借酒消愁,表达对生活的洒脱态度。
  6. 况是今朝,弦管莺啼:描绘愉快的氛围,增加诗情画意。
  7. 停杯忽忆,故人千里:一杯酒停下,思念远方的故人。
  8. 鄂渚牙幢,武昌楼橹:具体地名,寄托思乡之情。
  9. 万一思乡,写断肠佳句:想起乡愁,写下伤心之词。
  10. 那得凭阑,将花做鸟:倚靠栏杆,空想飞往更远的地方。
  11. 向楚天低处:想象向楚天飞去,抒发对自由的渴望。
  12. 黄鹤楼前,殷勤为我,叫他归去:在黄鹤楼前,期待故人的归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将花做鸟”,形象生动。
  • 拟人:杜鹃鸟被赋予情感,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绿暗园林”和“点深红千树”,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花的描写与酒的畅饮,表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故人的思念与对自由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洒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鹃:象征思乡与忧愁。
  • :美好与短暂的象征,体现生活的美好瞬间。
  • :代表欢乐与忘却烦恼的媒介。
  • 黄鹤楼:象征离别与思乡的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鸟是哪种?

    • A. 燕子
    • B. 杜鹃
    • C. 黄莺
    • D. 鹦鹉
  2. 诗人在哪个地方想起故人?

    • A. 碧山庄
    • B. 黄鹤楼
    • C. 武昌
    • D. 鄂渚

答案

  1. B. 杜鹃
  2. B. 黄鹤楼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在李白的《将进酒》中,表现出对酒的豪情与对人生的感慨,而陈维崧的《醉蓬莱》则更注重自然景观与思乡情感的交织。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