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挽方宜人二首
原文展示
贫道我儿孝,姑云此妇贤。
诸郎丹穴种,夫子玉堂仙。
宁忍,煎胶法不传。
多情潘骑省,应赋悼亡篇。
白话文翻译
我这个贫道的儿子很孝顺,姑姑说这个女人贤良。
众位儿郎在丹穴播种,老师在玉堂里如同仙人。
怎么忍心,煎胶的方法却无法传承。
多情的潘骑省,应该写一首悼亡的诗篇。
注释
- 贫道:自称,表示谦卑,常用于道士或和尚的自称。
- 姑云:姑姑所说,表示对女性的赞美。
- 丹穴:指丹药的炼制之地,象征长生与修炼。
- 夫子:古代对教师或有学问之者的尊称。
- 玉堂:比喻书香门第的家庭或高雅的环境。
- 煎胶法:炼丹或制药的方法。
- 潘骑省:潘骑省是潘江的别名,寓意对故人的思念。
- 悼亡篇:悼念亡者的诗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元直,号景阳,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生于福建。刘克庄的诗风以豪放激昂、气势磅礴著称,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情感真挚,常以个人遭遇为题材,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他的创作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常常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
《挽方宜人二首》是刘克庄为悼念一位名为方宜人的女子所作。诗歌反映了对其贤良品质的赞美以及作者对其早逝的惋惜。作于宋代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借助对亡者的缅怀,表达对生活的深思和对世事的感慨。
诗歌鉴赏
《挽方宜人二首》以悼念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方宜人的深切怀念。开头两句,诗人通过对儿子的孝顺和方宜人贤良的描述,强调了在家庭中道德情感的重要性,构建了一个温馨却又略显悲伤的家庭画面。接着提到“丹穴”和“玉堂”,不仅是对方宜人卓越品质的赞美,也象征着理想的追求和精神的寄托。
而后两句转为对传统技艺和情感的感慨,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知识失传的无奈。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赋予了悼念以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特别是“多情潘骑省,应赋悼亡篇”,则让人感受到深切的哀思和对亡者的缅怀,传达了诗人在面对生死离别时的无奈与伤感。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同时情感层次丰富,通过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相结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贫道我儿孝:开篇以自谦的方式介绍自己,强调儿子的孝顺,表现出对家庭伦理的重视。
- 姑云此妇贤:引用姑姑的评价,进一步提升方宜人的形象,使其贤良的特质得以彰显。
- 诸郎丹穴种:提到儿郎在修炼,象征着追求长生和理想,反映出对未来的期望。
- 夫子玉堂仙:将老师比作仙人,表达对知识的崇敬和向往。
- 宁忍,煎胶法不传:表现出对传统技艺失传的惋惜和无奈,暗示对文化传承的关注。
- 多情潘骑省,应赋悼亡篇:结尾引入对潘骑的思考,强调悼亡的主题,表达对逝者的深情怀念。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贫道我儿孝,姑云此妇贤”,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老师比作仙人,寓意深刻,反映了对知识的尊重。
- 排比:通过对不同角色的描述,形成强烈的情感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传统美德的赞美与对亡者的悼念,表现了家庭伦理的重要性,以及对生命短暂和知识失传的感慨。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体现出对社会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儿子:象征孝道和家庭的责任。
- 姑姑:代表传统女性的智慧与贤良。
- 丹穴、玉堂:象征理想、追求与文化的传承。
- 煎胶法:传统技艺的象征,反映对古老文化的珍视。
- 潘骑:抒发对逝去生命的追思与悼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姑云此妇贤”中“姑”指的是谁?
- A. 诗人的母亲
- B. 诗人的姑姑
- C. 诗人的妻子
- D. 诗人的朋友
-
诗中提到的“丹穴”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长生与修炼
- C. 家庭
- D. 友情
-
“多情潘骑省,应赋悼亡篇”中的“潘骑”指的是?
- A. 一位诗人
- B. 一位朋友
- C. 逝去的方宜人
- D. 诗中的角色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可以将刘克庄的《挽方宜人二首》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怀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但刘克庄的作品更侧重于家庭和个体情感,而杜甫则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命运,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