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四首》
时间: 2025-01-19 17:35: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咄咄清流久灌输,帝虚馆殿待名儒。
纵岭,未抵鸱夷泛太湖。
青史方将观晚节,黄封尚可易村沽。
书言耳重知君意,怕听朝鸡与漏壶。
白话文翻译:
哎呀,清流已经长久地灌溉着这片土地,皇帝的宫殿依然在期待着有名的学者。
即使远行到崇山峻岭,也未能抵达鸱夷,漂流在太湖之上。
《青史》将要评判我的晚年节操,《黄封》还可以轻易地在乡村买到。
书信的内容很重,知道你的心意,怕听到早晨的鸡鸣与漏壶的滴水声。
注释:
- 咄咄:感叹词,表示惊叹或呼唤。
- 清流:指清正的风气或道德,寓意深远。
- 帝虚馆殿:指皇帝的空虚的宫殿,暗示对士人的期待。
- 鸱夷:古地名,指今之湖泊,意指遥远之地。
- 青史:指历史书籍,通常用于评价人的品德。
- 黄封:古时的书信,象征个人的交往和联系。
- 耳重:指书信内容的重要性。
- 漏壶:古代计时器,滴水声代表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季和,号东山,南宋诗人、词人,以豪放、清新著称。他的诗风受李白、杜甫影响,作品常带有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诗人对士人和历史的思考,反映了他对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流与学者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开篇以“清流”引入,寓意着清正的道德和风气,接着提到“帝虚馆殿”,引导读者思考朝廷对人才的渴求与期待。这种对比使得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焦虑显露无遗。他远行至偏远的地方,却并未能抵达理想的境地,象征着对理想的追寻却始终未能实现。
“青史方将观晚节”一句则点明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反思,担心在历史上留下不好的名声,而“黄封尚可易村沽”则暗示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复杂,表现出一种无奈和沉重感。“书言耳重知君意,怕听朝鸡与漏壶”则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敏感与脆弱,唯恐被世俗琐事打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身价值的反思与对社会的关切,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咄咄清流久灌输:清流象征着纯正的文化与理想,强调长久的影响。
- 帝虚馆殿待名儒:皇帝的殿堂在等待有名的学者,反映社会对人才的期望。
- 纵岭,未抵鸱夷泛太湖:即使赶路到偏远的地方,也不能实现理想的目标。
- 青史方将观晚节:历史将评判我的晚年,表达对名声的担忧。
- 黄封尚可易村沽:书信虽可轻易获取,暗含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疏离。
- 书言耳重知君意:书信的分量很重,说明沟通的重要性。
- 怕听朝鸡与漏壶:对琐事的恐惧,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青史”与“黄封”形成对比,展现了历史与个人生活之间的关系,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社会责任、个人价值与历史评价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流:象征清正的道德,代表理想与风气。
- 鸱夷:远方的象征,代表追寻的理想。
- 青史:历史的象征,传达对名声的重视。
- 黄封:书信的象征,体现个人关系的微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清流”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文化的传承
- B. 自然的水流
- C. 个人的情感
-
“青史”指的是什么?
- A. 青色的历史书
- B. 评价人的品德的书籍
- C. 个人的回忆录
-
诗中提到的“黄封”是指?
- A. 一种食物
- B. 书信
- C. 文具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但更强调豪放与饮酒的洒脱。
- 杜甫《春望》:则更多体现对国家动荡的忧虑,情感上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全面解读。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深入分析古诗词的各类风格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