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泮涣舞雩乐,懽呼祀蜡忙。
且记童子咏,莫管国人狂。
白话文翻译:
在泮涣的舞雩乐中,欢呼祀蜡的忙碌场景。
且让我们回忆起童子们的歌唱,不必在意那些国人狂妄的言辞。
注释:
字词注释:
- 泮涣(pàn huàn): 泮涣是古代祭祀场所,通常指水边的祭坛。
- 舞雩(wǔ yú): 舞雩是古代祭雨的仪式,伴有舞蹈和音乐。
- 懽呼(huān hū): 意为欢快地呼喊。
- 祀蜡(sì là): 祭祀时点燃蜡烛,象征敬神。
- 童子(tóng zǐ): 指年轻的男孩,通常是指尚未成年的孩子。
- 咏(yǒng): 赞美、歌唱。
- 国人狂(guó rén kuáng): 指那些夸夸其谈、狂妄自大的国人。
典故解析:
- 泮涣与舞雩: 这是古代祭祀和宗教仪式的场景,常常用于表达对神灵的敬畏与祈求。
- 童子咏: 童子歌唱的形象,代表着纯真和希望,强调简单的快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白水,宋代诗人,出生于福建,晚号“白水山人”。他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写诗,尤以山水诗、咏史诗闻名。其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受到当时文人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之时,诗人通过描述祭祀活动和童子歌唱,表达对纯真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泮涣舞雩乐的场景,传达了浓厚的祭祀文化氛围。诗人在诗中首先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图景:人们在祭祀时的欢呼与乐舞,展现了人们对自然和神灵的敬仰。接着,诗人提到“童子咏”,这里的童子代表着纯真与希望,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向往。诗的最后一句“莫管国人狂”,则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隐含批判,表现出诗人对社会风气的无奈和对简单快乐的珍视。
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具有音乐感,富含节奏感。通过对节日欢庆与童年记忆的回忆,诗人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复杂世态的淡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泮涣舞雩乐: 表现祭祀活动的欢乐氛围,舞雩乐象征着对神灵的尊重。
- 懽呼祀蜡忙: 形象展现了祭祀时人们的热闹景象,气氛欢快。
- 且记童子咏: 暗示童子的歌声代表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令人怀念。
- 莫管国人狂: 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无奈与批判。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 童子代表着纯真,祭祀象征着对自然和神灵的尊重。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祭祀场景,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纯真快乐的向往,同时隐含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泮涣: 象征着祭祀与自然的和谐,充满神秘色彩。
- 童子: 代表纯真与美好,唤起人们对童年时光的回忆。
- 蜡: 祭祀中常用的物品,象征着对神灵的敬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泮涣舞雩乐”中的“泮涣”指的是什么?
- A. 水边的祭坛
- B. 一种乐器
- C. 舞蹈
-
诗中提到的“童子咏”主要代表了什么?
- A. 童年的欢乐
- B. 社会的复杂
- C. 政治的腐败
-
诗的最后一句“莫管国人狂”的意思是:
- A. 忽视国人的狂妄
- B. 赞美国人
- C. 参加国人的活动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体现山水与人的和谐。
- 杜甫《春望》: 反映社会动荡与个人感受。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的诗与唐代王维的诗相比,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刘克庄在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上更为突出,而王维则多以静谧的山水意象表达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论相关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