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李倩女士独唱音乐会》

时间: 2025-01-19 14:47:57

倩影幕前移,妙曲莺声啭。

袅袅余音欲绕梁,心与神俱远。

域外会群侪,济济红楼满。

唱到凤鸣华夏时,忽见双蛾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李倩女士独唱音乐会
作者: 刘永平〔近代〕

倩影幕前移,妙曲莺声啭。
袅袅余音欲绕梁,心与神俱远。
域外会群侪,济济红楼满。
唱到凤鸣华夏时,忽见双蛾展。

白话文翻译:

李倩的身影在舞台前轻盈移动,优美的乐曲如黄莺般婉转。
那缭绕的余音似乎要在空中久久回荡,使我的心与神都飘远了。
在异国他乡,朋友们齐聚一堂,红楼里人声鼎沸。
当她唱到凤鸣华夏的时刻,突然看到两只美丽的眉眼展开。

注释:

  • 倩影:美丽的身影。
  • 妙曲:优美的乐曲。
  • 莺声:黄莺的歌声,常用来形容悦耳动听的音乐。
  • 袅袅:轻盈而缭绕的样子。
  • 绕梁:形容音乐的余音回荡在房梁之间。
  • 域外:指国外或异国他乡。
  • 济济:形容人很多,热闹的样子。
  • 红楼:可能指代热闹的聚会场所。
  • 凤鸣华夏: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凤凰鸣叫,象征吉祥与繁荣。
  • 双蛾:形容美丽的眉眼,与女子的容貌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永平,近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受到广泛赞誉。他的诗作常常结合音乐与视觉艺术,展现出浓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一次李倩女士的独唱音乐会,诗人通过对音乐会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艺术和美的赞美,以及对当下文化交流的欣喜。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李倩女士独唱音乐会》通过描绘李倩女士独唱音乐会的场景,展现了音乐的魅力与艺术的感染力。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李倩的倩影在舞台上轻盈移动,伴随着优美的乐曲,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音乐的婉转和柔美。接着,诗人通过“袅袅余音欲绕梁”这一句,生动地表现了音乐的余韵,仿佛在诉说音乐不仅是一种听觉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共鸣。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将场景扩展到更广阔的视野中,“域外会群侪,济济红楼满”,描绘了一群朋友在异国他乡的欢聚,暗示了文化交流的美好与人际关系的温暖。最后一句“唱到凤鸣华夏时,忽见双蛾展”,将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同时也描绘出李倩女士的美丽。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音乐和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倩影幕前移:描绘李倩在舞台上的优雅身影,设置了音乐会的场景。
  2. 妙曲莺声啭:形容音乐的美妙,像黄莺的歌声一样悦耳。
  3. 袅袅余音欲绕梁:余音缭绕,形象地表现出音乐的持久性与魅力。
  4. 心与神俱远:音乐使人沉醉,心灵和灵魂都远离尘世的喧嚣。
  5. 域外会群侪:在异国他乡,朋友们齐聚,表现出文化交流的氛围。
  6. 济济红楼满:热闹的聚会场景,强调人们的欢聚。
  7. 唱到凤鸣华夏时:提到中国传统文化,传达出对祖国的思念。
  8. 忽见双蛾展:暗示李倩的美丽,突显出音乐与美的结合。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妙曲莺声啭”将音乐比作黄莺,增强了音乐的生动感。
  • 拟人:余音“欲绕梁”,赋予音乐以生命,使其更具动感。
  • 对仗:“域外会群侪,济济红楼满”,展示了对称的美感,增强了句子的韵律。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音乐与美的主题,强调了艺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文化交流带来的愉悦和共鸣,展现了诗人对音乐和美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倩影:象征美丽和优雅。
  • 妙曲:代表音乐的美好与艺术的精髓。
  • 莺声:象征生命和活力,传达出音乐的动感。
  • 凤鸣:象征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吉祥。
  • 双蛾:代表女子的美丽,体现了对女性魅力的赞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倩影”指的是:

    • A) 李倩的身影
    • B) 一种乐器
    • C) 一种舞蹈
    • D) 一种花朵
  2. “袅袅余音欲绕梁”中“绕梁”的意思是:

    • A) 音乐消失
    • B) 音乐回荡
    • C) 音乐变得刺耳
    • D) 音乐变得嘈杂
  3. 诗中提到的“凤鸣华夏”代表了:

    • A) 对国外的思念
    • B) 对传统文化的敬意
    • C) 对现代文化的赞美
    • D) 对音乐的否定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同样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思考与赞美。
  • 《春晓》 by 孟浩然:描绘春天的美丽,表达生命的活力。

诗词对比

  • 刘永平的《卜算子》和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涉及到音乐和美的主题,但刘永平的作品更加注重现场情景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偏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诗词鉴赏》:深入探讨古诗词的艺术特征与历史背景。
  • 《现代诗词赏析》:分析现代诗词的风格与技巧,帮助读者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