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凉月上初更,又到愁时候。
掩镜生防见泪痕,却见灯前瘦。
门外散歌尘,深院苍苔旧。
不怪罗衣舞后单,只怪春寒久。
白话文翻译:
在清凉的月光下,夜已深,又到了令人愁苦的时候。
掩住镜子,生怕看到脸上的泪痕,却只见到灯下的自己消瘦。
门外传来歌声,院子里满是旧时的青苔。
不怪我在舞蹈后衣衫单薄,只怪这春寒气候持久不散。
注释:
字词注释:
- 凉月:清凉的月光。
- 初更:指夜晚的初更(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 愁时候:指感到愁苦的时刻。
- 掩镜:遮住镜子,以免看到自己的泪痕。
- 灯前瘦:指在灯光下看到自己消瘦。
- 散歌尘:门外的歌声和尘土飘散。
- 苍苔:青苔,指深院的老旧景象。
- 罗衣:轻薄的衣物。
- 舞后单:舞蹈后衣衫单薄。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通过“掩镜”和“灯前瘦”表现出一种自我反省和内心愁苦的情感,反映出诗人对自身状况的深刻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育仁,生于清代,是一位重要的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风格清新、细腻。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一个春寒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孤独,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中人们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 其一》以清冷的月光和夜晚的情景作为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愁苦的氛围。诗中“凉月上初更”一语,既点明了时间,又让人感受到月光的清冷,暗示了内心的孤寂。接下来的“又到愁时候”,直接揭示了诗人此刻的情感,那种愁苦似乎是与时间纠缠在一起的。
掩镜的动作不仅是对外在形象的遮掩,更是一种对内心情感的自我保护,诗人不愿意正视泪痕,反映出对过去情感的无奈与心痛。而“却见灯前瘦”则是对自己状态的真实描绘,灯光下的消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岁月的无情与自身的无力。
“门外散歌尘,深院苍苔旧”承接前文,门外的歌声与灰尘交织,形成一种对比,暗示出外面的世界与内心的孤独之间的冲突。深院中的苍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沉淀,令人感受到一种岁月的无情与流逝。
最后两句“不怪罗衣舞后单,只怪春寒久”则是情感的升华,诗人并不责怪自身的单薄,而是将原因归结于春寒的持续,表现出对外部环境的感慨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与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凉月上初更:描绘夜晚清冷的月光,营造出一种孤独氛围。
- 又到愁时候:直白表达诗人此刻的愁苦心情。
- 掩镜生防见泪痕:出于对自我情感的恐惧,不愿正视自己的伤痛。
- 却见灯前瘦:自我反省,意识到内心的消瘦与脆弱。
- 门外散歌尘:外界的歌声与尘土象征着人间的喧嚣。
- 深院苍苔旧:深院的青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回忆的沉淀。
- 不怪罗衣舞后单:对自身状态的自我宽慰,承认外在的单薄。
- 只怪春寒久:将愁苦的原因归咎于外部环境,展现出一种无奈与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凉月”比喻清冷的情感氛围。
- 拟人:如“门外散歌尘”,赋予歌声与尘土以生命。
- 对仗:如“凉月上初更”与“门外散歌尘”,形成音律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空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反映出对愁苦情感的深刻理解与体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凉月:象征清冷与孤独。
- 泪痕:代表内心的伤痛与脆弱。
- 苍苔: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沉淀。
- 罗衣:象征外在的单薄与内心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凉月上初更”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清冷的月光
- B. 温暖的阳光
- C. 晨曦的光辉
-
“掩镜生防见泪痕”的意思是?
- A. 不愿看到自己的笑容
- B. 不愿看到自己的泪痕
- C. 不愿看到镜子里的影像
-
诗中“深院苍苔旧”所传达的情感是?
- A. 新鲜与活力
- B. 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沉淀
- C. 繁华与热闹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女性的内心情感与孤独,但李清照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的思念,而宋育仁则更侧重于对自身状态的反思与对环境的感慨。两者在意象的使用和情感的表达上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反映出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宋育仁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