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雨一春多,好梦频惊觉。
应是朝来转快晴,处处闻啼鸟。
步屧绕芳篱,倚杖临清沼。
人老簪花莫自羞,花曾见人年少。
白话文翻译:
春天经历了多雨的时光,梦境常常被惊醒。
想必是今晨天气转晴,四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啼鸣。
我穿着草鞋绕着花篱,依靠拐杖在清澈的池塘旁。
年纪已大,插花不必感到羞愧,花儿也曾见证过我的年少。
注释:
- 风雨一春多:春天经历了很多雨。
- 好梦频惊觉:美好的梦境常常被惊醒。
- 应是朝来转快晴:想必今天早上天气转晴。
- 步屧绕芳篱:穿着草鞋绕过花篱。
- 倚杖临清沼:靠着拐杖在清澈的池塘边。
- 人老簪花莫自羞:人老了,插花不必感到羞愧。
- 花曾见人年少:花儿曾见证我年轻的时光。
典故解析:
“簪花”常用来形容女性的妩媚,诗人提到插花,寓意着对年轻时光的怀念与不屈的精神。诗中提到的“花”也寓意着青春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其诗词作品为人所知,诗风清新流畅,常表达对自然的感受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季,正值时节变换之际,诗人感受到春雨带来的思考与怀旧,表达了对年华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卜算子》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雨景与鸟鸣,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生命的轮回。开篇的“风雨一春多”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但随即转为“应是朝来转快晴”,描绘出春日的希望与清新。诗人透过对周围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思考。
“步屧绕芳篱,倚杖临清沼”透露出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尽管年华已逝,诗人依然在享受生活的细腻瞬间。“人老簪花莫自羞,花曾见人年少”则是诗的高潮部分,揭示了对衰老的反思。诗人在这里呼吁人们无须因年纪增长而感到羞愧,花儿的美丽与青春是永恒的,正如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美。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青春的珍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雨一春多:描绘了一个多雨的春天,暗示着诗人的心情受天气影响。
- 好梦频惊觉:表达了在梦中常常被惊醒,反映出内心的烦躁与不安。
- 应是朝来转快晴:转向积极,暗示天气的变化带来希望。
- 处处闻啼鸟:鸟鸣声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步屧绕芳篱:通过步行与自然亲密接触,表现出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
- 倚杖临清沼:借助拐杖,显示出诗人的年纪,然而他依然在享受自然的美好。
- 人老簪花莫自羞:即便年老,插花也并不羞愧,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
- 花曾见人年少:花儿见证了人的青春岁月,强调岁月的流逝与美好的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风雨”比喻生活中的艰难。
- 拟人:鸟儿的啼鸣仿佛在呼唤春天的到来。
- 对仗:如“步屧绕芳篱,倚杖临清沼”形成优美的对称。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个人的生理变化,表达了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强调了尽管年华已逝,依然要珍惜当下,快乐生活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象征着生命的滋润、希望与变化。
- 啼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春天的到来。
- 芳篱:代表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清沼:象征着纯净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风雨一春多”表明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沮丧
C. 平静
D. 忧伤 -
诗人提到“人老簪花莫自羞”,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A. 年老了不应感到羞愧
B. 插花是年轻人的事
C. 花儿会凋谢
D. 年轻时不插花 -
诗中的“步屧绕芳篱”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忙碌和匆忙
B. 悠闲和享受
C. 无奈和沉重
D. 孤独和寂寞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贺知章《回乡偶书》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汪东的《卜算子》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内心感受,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对酒的洒脱。两首诗都表现出对时光的思考,但风格迥异,前者豪迈,后者婉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诗宋词元曲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