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其三 由南昌至安庆江行杂咏》
时间: 2025-01-01 13:51: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树隔豫章深,天合鄱阳净。
水鸟咿哑作橹声,飞入苍烟暝。
略放嫩阴开,微见斜阳醒。
远浦轻帆似泪痕,细点冰奁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昌和安庆江边的美丽景色。树木将豫章的景致遮蔽得深邃,天空与鄱阳湖的水面交相辉映,显得格外清澈。水鸟在空中低鸣,像橹声一样飘荡,飞入了苍茫的烟雾之中。轻轻放下的嫩绿树阴在阳光下微微张开,斜阳洒下的光线让人感到清醒。远处的水面上,轻盈的帆船如同泪痕,细细的波纹点缀着冰冷的船舷影子。
注释:
- 豫章:古地名,今南昌市。
- 鄱阳:鄱阳湖,位于江西省,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 咿哑:形容水鸟的叫声,低沉而模糊。
- 苍烟暝:形容远方的烟雾和昏暗的光线。
- 嫩阴:指新生的树荫。
- 斜阳:夕阳或朝阳,光线倾斜。
- 轻帆:轻盈的帆船。
- 泪痕:比喻波纹形状的如泪痕般的印记。
- 冰奁影:指船舷的影子,给人以清冷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燮清,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生于1710年,卒于1774年,黄燮清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黄燮清的游历过程中,描写他由南昌到安庆江的旅途所见,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南昌至安庆江的自然景色。首句“树隔豫章深”运用了空间的对比,树木的深邃与远山的朦胧形成鲜明的对照。接着“天合鄱阳净”则描绘了天空与湖水的和谐,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水鸟的叫声与舟行的隐喻相结合,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在意象方面,诗中如“远浦轻帆似泪痕”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水面的波纹,给人以细腻而感伤的印象。整首诗通过层次分明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与感慨,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与思乡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树隔豫章深:树木将豫章的景色遮挡,显得深邃而幽静。
- 天合鄱阳净:天空与鄱阳湖的水面交融,显得格外清澈明净。
- 水鸟咿哑作橹声:水鸟低声叫唤,宛如划船时的橹声,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感。
- 飞入苍烟暝:水鸟飞向远方的烟雾之中,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 略放嫩阴开:轻轻放开的嫩绿树荫,展现出春日的生机。
- 微见斜阳醒:斜阳照射下,微微令人感到清新与觉醒。
- 远浦轻帆似泪痕:远处的轻舟在水面上行驶,像泪痕般的波纹。
- 细点冰奁影:细微的波纹在冰冷的船舷影子上点缀,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轻帆似泪痕”,通过比喻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工整流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传递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忧伤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树:象征生命和自然的隐秘。
- 天:象征广阔与自由。
- 水鸟:象征灵动与生机。
- 轻帆:象征旅行与人生的流动。
- 泪痕:象征情感的流露与细腻的伤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鄱阳”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湖
B. 山
C. 城市
答案:A -
“水鸟咿哑作橹声”中“咿哑”意指什么? A. 清脆
B. 低沉
C. 哀伤
答案:B -
诗中的“轻帆似泪痕”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夸张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庐山瀑布》—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其情感表达更为激昂,而黄燮清的《卜算子 其三》则显得更为细腻与沉静,反映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