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徐灵晖徐灵渊皆有作》

时间: 2024-10-02 12:24:50

山峭石台平,天低可摘星。

岸回分水势,城缺见州形。

晓树来孤鹤,春吟忆二灵。

客行贪访古,柳下一舟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台徐灵晖徐灵渊皆有作
山峭石台平,天低可摘星。
岸回分水势,城缺见州形。
晓树来孤鹤,春吟忆二灵。
客行贪访古,柳下一舟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高耸的山峰和一片平坦的石台,仿佛天空低得可以摘下星星。水流在岸边弯曲,形成了独特的水势,城池的缺口隐约可见州的形状。清晨时分,孤独的白鹤在树上栖息,春天的吟唱让我想起了那两位灵秀的徐氏兄弟。行旅在外的我,贪恋这古老的风景,最后在柳树下停下了小舟。

注释:

  • :形容山势陡峭。
  • 摘星:指天空低,星星似乎触手可及。
  • 岸回分水势:岸边的水流在回转,形成了独特的水势。
  • 城缺见州形:指城市的缺口让人能看到周围的地形。
  • 晓树:指清晨的树木。
  • 孤鹤:孤独的白鹤,象征清高和孤独。
  • 二灵:指徐灵晖、徐灵渊,二位文人。
  • 贪访古:渴望去探访古老的遗迹。
  • 柳下一舟停:在柳树下停船,象征宁静和放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希迈,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是一位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的诗人。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具有浓厚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赵希迈游历南台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古人(徐灵晖、徐灵渊)的怀念。诗中透露出一种对古代文化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对文人雅士的追慕。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物描写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南台自然风光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开头两句以“山峭石台平,天低可摘星”展现出一种清新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近乎梦幻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接下来的“岸回分水势,城缺见州形”,更是通过对水的描写,展现出一种灵动的气息,水与城池的结合使得景色更加生动。

在“晓树来孤鹤”的描写中,孤鹤的意象象征着诗人的高洁情操和孤独的心境,仿佛在诉说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渴望。而“春吟忆二灵”则是通过对徐灵晖、徐灵渊的追忆,体现了诗人对文人雅士的仰慕之情,营造出一种怀古的氛围。

最后两句“客行贪访古,柳下一舟停”则将整个诗意引向了结尾,诗人作为旅客,在古老的柳树下停舟,显示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也暗示了他对历史的深刻感悟与思考。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历史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峭石台平:描绘高山与平坦石台的对比,突出自然的壮丽。
  2. 天低可摘星:强调天空的低垂,营造出一种奇幻的感觉。
  3. 岸回分水势:水流的回转形成美丽的水势,展现细致的景观。
  4. 城缺见州形:通过城市的缺口,勾勒出周围的地形,增加了空间感。
  5. 晓树来孤鹤:清晨的树木与孤鹤,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6. 春吟忆二灵:春天的吟唱引发对徐氏兄弟的思念,表现了怀人情感。
  7. 客行贪访古:旅客对古老风景的渴望,体现了对历史的敬重。
  8. 柳下一舟停:在柳树下停船,表现了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低可摘星”,形象地表现出天空的接近感。
  • 拟人:晓树和孤鹤的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山峭石台平”,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向往与对文人雅士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峭:象征着高洁与险峻。
  • 孤鹤:代表清高与孤独。
  • 柳树:象征着生命的柔韧与宁静。

这些意象在文化上有着深厚的内涵,山的高洁、鹤的孤独和柳的柔美,共同勾勒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二灵”指的是哪两位人物? A. 徐灵晖、徐灵渊
    B. 李白、杜甫
    C. 白居易、王维
    D. 苏轼、李清照

  2. 诗中“天低可摘星”的意思是? A. 天空高远
    B. 天空低垂
    C. 星星很多
    D. 星星明亮

  3. 诗中提到“客行贪访古”,诗人希望做什么? A. 追求财富
    B. 探访古老的风景
    C. 与朋友聚会
    D. 努力工作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赵希迈的这首诗更侧重于对古人情怀的表达,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与心境的融合。两者虽然都关注自然,但风格上却各具特色。王维的诗更具禅意,而赵希迈则展现了对人文历史的深情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