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丁未约诸叔父玩月,期而不至,时适台论)》
时间: 2025-01-17 10:03: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丁未约诸叔父玩月,期而不至,时适台论)
作者:李曾伯
举杯长揖常娥,高情怜我霜髯白。
婆娑树底,老蟾何物,千秋一色。
一镜高悬,肺肝洞烛,了无尘隔。
任忆千万里,同然玉界,都不管天南北。
老子萍蓬踪迹。对西风几番行役。
平生玩事,从头细数,山川历历。
明月明年,知它何处,能如今夕。
惜无人共我,登楼酹古,一笑横笛。
白话文翻译
举杯向月亮长揖常娥,您怜我满头白发。
在树下摇曳的影子,老蟾蜍是什么,千秋万代同一颜色。
一面明镜高悬,照亮我的心肝,毫无尘埃的阻隔。
无论思念多少里,依然在这个玉界,都不在乎天南地北。
我这漂泊者的踪迹,对着西风经历了多少次旅程。
我这一生所玩味的事,从头细数,山川景物历历在目。
明年的明月,知它何处,能够如今晚夕。
可惜没有人和我一起,登高吟古,笑声如横笛。
注释
- 常娥:月宫中的仙女,传说是嫦娥。
- 霜髯白:白发,表示年岁已高。
- 婆娑:摇曳的样子。
- 老蟾:指月亮中的蟾蜍,古人常以此形象代指月亮。
- 玉界:指月球。
- 萍蓬:漂浮不定的水草,用以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西风:象征秋天和离别。
- 酹古:对古代的怀念、敬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孟贞,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词人,因其作品清新脱俗而受到赞誉。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丁未年,诗人约诸叔父共赏月,但对方未能如约而至,因而产生孤独感和对往事的追忆。整首诗表达了对月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水龙吟》展现了诗人对明月的深情眷恋与人生的感慨。开头便以“举杯长揖常娥”引入,展示了他对月亮的敬仰与思念。诗中不仅有对月亮的描绘,还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借助“霜髯白”来暗示诗人年岁渐长,经历的风雨与变迁。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通过“婆娑树底,老蟾何物,千秋一色”展现了月亮的恒久与不变,抒发了他对人生短暂、时间流逝的感悟。而“对西风几番行役”,则是对自己漂泊生涯的回顾,体现了他对人生旅程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起伏有致,由对月的赞美逐渐转向个人的孤独与思念,最终回归对生命的反思。诗末的“惜无人共我,登楼酹古,一笑横笛”更是将孤独与对友人的怀念结合在一起,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举杯长揖常娥,高情怜我霜髯白:向月亮敬酒,感受到月亮的柔情,表现出诗人对月的眷恋。
- 婆娑树底,老蟾何物,千秋一色:树下的影子摇曳,老蟾蜍在月中隐约可见,暗示月亮的永恒。
- 一镜高悬,肺肝洞烛,了无尘隔:明镜高悬,心灵被照亮,没有任何尘埃遮挡,表明诗人心境的清明。
- 任忆千万里,同然玉界,都不管天南北:无论思念多远,依然是在这个月亮的世界,象征着月亮的普遍性。
- 老子萍蓬踪迹:诗人自比漂泊的水草,表达对生活的无奈与漂泊感。
- 对西风几番行役:与西风抗争,经历了多次的旅途。
- 平生玩事,从头细数,山川历历: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山川景物依然鲜明。
- 明月明年,知它何处,能如今夕:对明年再见明月的期待与惆怅。
- 惜无人共我,登楼酹古,一笑横笛:感叹无人相伴,独自登楼,借酒消愁,最后以笑声结束,展现出一丝洒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常娥,赋予其人性;“老蟾”象征月亮。
- 拟人:将月亮拟人化,表现出情感交流。
- 对仗:诗句间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月亮的敬仰,同时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孤独感,表现了诗人对时间、生命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着思念、孤独和永恒。
- 常娥:代表着美好与理想的追求。
- 霜髯: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西风:象征着离别与时光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常娥”指的是谁?
- A. 一位仙女
- B. 一位历史人物
- C. 一位诗人
- D. 一位普通人
-
诗中“霜髯白”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年轻
- B. 忧伤
- C. 年岁已高
- D. 迷茫
-
“老蟾何物,千秋一色”中的“千秋一色”寓意是什么?
- A. 变化莫测
- B. 恒久不变
- C. 美丽
- D. 迷人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月夜思乡之情。
- 《夜泊牛津》:杜甫对孤独和漂泊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与李曾伯的《水龙吟》均以月为题,前者侧重思乡,后者则表现对人生的感慨。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李曾伯的作品在情感上也有相似之处,均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对李曾伯及其作品的介绍。
- 《古诗词鉴赏》:关于古诗词鉴赏的经典书籍。
- 《唐宋诗词研究》:对唐宋时期诗词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