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奉礼归乡》

时间: 2024-09-19 21:35:47

应制曾亲白玉除,桐君溪畔是幽居。

末登王子洛宾岁,已读黄香东观书。

万里归宁承汉诏,三牲供膳奉潘舆。

水衡得俸诚堪喜,莫便挥金学二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邵奉礼归乡 杨亿 〔宋代〕

应制曾亲白玉除,桐君溪畔是幽居。 末登王子洛宾岁,已读黄香东观书。 万里归宁承汉诏,三牲供膳奉潘舆。 水衡得俸诚堪喜,莫便挥金学二疏。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曾经在宫廷中亲自接受皇帝的命令,现在在桐君溪边过着隐居的生活。虽然还未达到王子的年纪,但已经读过黄香的东观书籍。万里归来,遵从汉朝的诏令,用三牲供奉父母。得到俸禄确实值得高兴,但不要轻易挥霍金钱,学习那两位疏财的古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应制:接受皇帝的命令。
  • 白玉除:宫廷中的台阶,代指宫廷。
  • 桐君溪:地名,指隐居之地。
  • 末登:未达到。
  • 王子洛宾岁:指王子的年纪。
  • 黄香东观书:黄香是东汉时期的学者,东观是藏书之地。
  • 万里归宁:远行归来。
  • 三牲: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
  • 潘舆:指父母。
  • 水衡:古代官职名,此处指得到官职。
  • 二疏:指两位疏财的古人。

典故解析:

  • 黄香东观书:黄香是东汉时期的学者,东观是汉代的国家图书馆,黄香在此读书,成为学问的象征。
  • 二疏:指西汉的疏广和疏受,他们以廉洁著称,不贪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此诗是杨亿为邵奉礼归乡而作,表达了对邵奉礼归乡的祝贺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杨亿在得知邵奉礼归乡的消息后所作,表达了对邵奉礼归乡的祝贺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邵奉礼归乡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廉洁生活的推崇。诗中“应制曾亲白玉除”一句,表明邵奉礼曾在宫廷中担任要职,而“桐君溪畔是幽居”则描绘了他归乡后的隐居生活。后两句通过对黄香东观书的提及和对二疏的赞美,强调了学问的重要性和廉洁生活的价值。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归乡生活的向往和对廉洁生活的推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应制曾亲白玉除:表明邵奉礼曾在宫廷中担任要职。
  2. 桐君溪畔是幽居:描绘了他归乡后的隐居生活。
  3. 末登王子洛宾岁,已读黄香东观书:虽然还未达到王子的年纪,但已经读过黄香的东观书籍,强调了学问的重要。
  4. 万里归宁承汉诏,三牲供膳奉潘舆:远行归来,遵从汉朝的诏令,用三牲供奉父母,表达了对家庭的重视。
  5. 水衡得俸诚堪喜,莫便挥金学二疏:得到俸禄确实值得高兴,但不要轻易挥霍金钱,学习那两位疏财的古人,强调了廉洁生活的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白玉除”比喻宫廷,“桐君溪畔”比喻隐居之地。
  • 对仗:“末登王子洛宾岁,已读黄香东观书”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归乡生活的向往和对廉洁生活的推崇。通过对比宫廷生活和隐居生活,强调了学问的重要性和廉洁生活的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玉除:宫廷的象征。
  • 桐君溪畔:隐居之地的象征。
  • 黄香东观书:学问的象征。
  • 二疏:廉洁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香东观书”是指什么? A. 黄香的书籍 B. 黄香在东观读书 C. 黄香的藏书 答案:B

  2. 诗中的“二疏”是指哪两位古人? A. 疏广和疏受 B. 疏远和疏近 C. 疏忽和疏漏 答案:A

  3. 诗中“应制曾亲白玉除”一句表明了什么? A. 邵奉礼曾在宫廷中担任要职 B. 邵奉礼曾在白玉除读书 C. 邵奉礼曾在白玉除隐居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表达了对廉洁生活的推崇。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杨亿的《邵奉礼归乡》:两者都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而杨亿的诗则更多地强调了学问和廉洁生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亿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杨亿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