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阁舒职方知舒州》
时间: 2025-01-17 10:14: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秘阁舒职方知舒州 杨亿 〔宋代〕
西昆册府控千庐,铅笔多年校鲁鱼。 厌享双鸡太官膳,贪乘五马使君车。 明光书省辞青琐,天柱仙坛访紫书。 祇恐政成抛印绶,携家深入白云居。
白话文翻译:
在藏书丰富的西昆册府中,我掌控着无数的书房,多年来用铅笔校对文字如同鲁鱼般细致。 厌倦了享受太官膳中的双鸡美食,贪恋乘坐五马使君车的快感。 离开了明光书省的青琐门,前往天柱仙坛寻找神秘的紫书。 只怕政绩成就后会抛下官印和绶带,带着家人深入白云深处隐居。
注释:
- 西昆册府:指藏书丰富的地方,比喻学问渊博。
- 铅笔多年校鲁鱼:比喻校对文字非常细致。
- 双鸡太官膳:指宫廷中的美食。
- 五马使君车:指高官乘坐的豪华马车。
- 明光书省:指朝廷的图书馆或档案室。
- 青琐:指宫门上的青色装饰,代指宫廷。
- 天柱仙坛:指道教的圣地。
- 紫书:指神秘的道教经典。
- 印绶:指官印和绶带,代指官职。
- 白云居:指隐居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号东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尤其擅长写诗和骈文。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杨亿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官场和隐居两种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官场和隐居两种生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西昆册府控千庐”和“铅笔多年校鲁鱼”描绘了诗人在官场的学问生涯,而“厌享双鸡太官膳,贪乘五马使君车”则表达了对官场奢华生活的厌倦。后两句“明光书省辞青琐,天柱仙坛访紫书”和“祇恐政成抛印绶,携家深入白云居”则转向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表达了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昆册府控千庐,铅笔多年校鲁鱼”:描绘了诗人在官场的学问生涯,通过“西昆册府”和“铅笔多年校鲁鱼”两个意象,展现了诗人的学识和勤奋。
- “厌享双鸡太官膳,贪乘五马使君车”:通过对比“厌享”和“贪乘”,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奢华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
- “明光书省辞青琐,天柱仙坛访紫书”:通过“明光书省”和“天柱仙坛”两个地点的转换,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离开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祇恐政成抛印绶,携家深入白云居”:通过“抛印绶”和“携家深入白云居”两个动作,表达了诗人对官职的放弃和对隐居生活的决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官场和隐居两种生活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 象征:通过“西昆册府”、“铅笔多年校鲁鱼”、“双鸡太官膳”、“五马使君车”等意象,象征了官场的生活。
- 转折:通过“厌享”和“贪乘”、“辞青琐”和“访紫书”等转折,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官场和隐居两种生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西昆册府:象征学问渊博。
- 铅笔多年校鲁鱼:象征校对文字非常细致。
- 双鸡太官膳:象征宫廷中的美食。
- 五马使君车:象征高官乘坐的豪华马车。
- 明光书省:象征朝廷的图书馆或档案室。
- 青琐:象征宫廷。
- 天柱仙坛:象征道教的圣地。
- 紫书:象征神秘的道教经典。
- 印绶:象征官职。
- 白云居:象征隐居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西昆册府”指的是什么? A. 藏书丰富的地方 B. 宫廷 C. 道教圣地 D. 隐居的地方
-
诗中的“铅笔多年校鲁鱼”比喻什么? A. 校对文字非常细致 B. 享受美食 C. 乘坐豪华马车 D. 寻找神秘经典
-
诗中的“厌享双鸡太官膳”表达了什么? A.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B.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C. 对学问的追求 D. 对自由的向往
-
诗中的“祇恐政成抛印绶”表达了什么? A. 对官职的放弃 B. 对隐居生活的决心 C. 对自由的向往 D. 对学问的追求
答案:
- A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杨亿的《秘阁舒职方知舒州》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杨亿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亿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人物,包括杨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