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柯山道士郑云谷来住沣之洞辰二首
作者:李曾伯
道人本分事,不用达人诗。
烟霞痼疾间,风月陶写之。
漆园直寓言,谪仙岂吾师。
卷怀置心斋,焚芗比希夷。
白话文翻译:
这位道人本来做的是自己分内的事,根本不需要去写那些高人之作。
在烟霞的缭绕和病痛之间,风和月让我陶醉而写下这些。
漆园的景象无疑是对生活的一种寓言,流放的仙人怎能成为我的老师?
我把卷轴放在心中的书斋里,焚烧香草以求得那种宁静的境界。
注释:
- 道人:指道士,专修道教的人。
- 达人:指那些高明的人,通常是指诗人。
- 烟霞:山间雾气和云彩,常用于形容自然美景。
- 痼疾:指长期存在的病症或困扰。
- 漆园:可能指一种理想的隐居场所。
- 谪仙:被贬谪的仙人,常用来形容有才华却遭遇困境的人。
- 卷怀:将卷轴放入心中,意指将书卷的知识收藏于心。
- 焚芗:焚烧香草,常用于道教的修炼或祈求宁静的仪式。
- 希夷:指一种理想的境界或人生目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宋代著名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道教思想的追求,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李曾伯应郑云谷之邀,前往沣之洞探访道士的时刻。诗中流露出对道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诗歌创作的思考,反映了他对道教哲学的欣赏和对世俗事物的淡然。
诗歌鉴赏:
李曾伯的《赠柯山道士郑云谷来住沣之洞辰二首》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体现了道教思想的精髓与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道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道士生活的赞美,认为道士应该专注于自己应做的事,而不是为了迎合世俗而去创作高深的诗歌。这种观点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
诗中“烟霞痼疾间,风月陶写之”一句,生动描绘了道士在自然景色中陶醉的情景,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同时,诗人也对“谪仙”这一意象进行了思考,流放的仙人象征着那些才华横溢却不得志的人,李曾伯在此表达了对这种境遇的不屑和对真正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朴素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道教生活的认同与对世俗的超脱,表达了一种清净无为的生活态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道人本分事,不用达人诗:道士本该做的事情,不需要去写那些高人之作。强调了道士的本职和对世俗名利的漠视。
-
烟霞痼疾间,风月陶写之:在烟霞与个人病痛之间,风月使我陶醉而写下这些诗句。此句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感受到的灵感与治愈。
-
漆园直寓言,谪仙岂吾师:漆园的景象直接成为了生活的寓言,流放的仙人怎能成为我的老师?表达了对世俗名师的否定,认为自然才是最好的老师。
-
卷怀置心斋,焚芗比希夷:我将卷轴放在心中的书斋里,焚烧香草以求得那种宁静的境界。阐述了道士通过内心的修炼和宁静达到精神的升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漆园”比作一种理想境界,暗示着生活的深意。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句式对称,使得诗句流畅,富有韵律感。
- 象征:通过“焚芗”象征道教修炼过程中的内心追求与宁静。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道士生活的赞美,强调了内心的修炼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反映出一种追求简朴、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道人:象征着修道者,追求真理与内心宁静的人。
- 烟霞:象征自然的美与神秘,常用于道教诗歌中。
- 风月:象征自然界的变化与诗人心境的陶醉。
- 漆园:象征理想的隐居生活,隐喻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 焚芗:象征修道的仪式与向往的理想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道人本分事,不用达人诗”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对世俗文学的热爱
B. 对道士责任的重视
C. 对诗歌创作的否定 -
“烟霞痼疾间,风月陶写之”中“陶”字的意思是?
A. 陶土
B. 陶醉
C. 陶器 -
诗中提到的“漆园”象征什么?
A. 真实的园林
B. 理想的隐居生活
C. 诗人的家乡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将进酒》:虽主题不同,但同样体现了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李曾伯:李白的豪放与李曾伯的淡泊形成鲜明对比,李白追求的是外在的豪情壮志,而李曾伯更倾向于内心的修炼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道教文化概论》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