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闻蛩有感》
时间: 2024-10-17 02:12: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月闻蛩有感
作者:李曾伯 〔宋代〕
南风先自作秋声,
蛩尔何知亦早吟。
慵妇机边重到耳,
征人塞上顿惊心。
索裘应解寒将晚,
彻土须乘天未阴。
闻此休将儿戏看,
盍图远略备当今。
白话文翻译:
五月的南风,似乎已经提前送来了秋天的声音,
你这虫子又懂得什么,竟然也提前开始鸣叫。
懒散的妇人机边听得更清楚,
而征战在外的士兵心中却不由得一惊。
索要裘衣应是为了晚上的寒冷,
深埋的土地应趁着天还没有阴暗而早早耕耘。
听到这些,不要把它当作儿戏,
不如考虑远大的计划,准备应对当今的局势。
注释:
- 蛩:蟋蟀,常在秋季鸣叫。
- 慵妇:懒惰的女人,指的是闲坐在家中的妇女。
- 征人:指出征的士兵。
- 索裘:索要皮衣,表示天气转凉需要保暖。
- 彻土:翻耕土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为题材,具有深刻的人生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五月,恰逢春末夏初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联想到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对时局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五月闻蛩有感》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春夏交替之际对于自然和人生活的感悟。诗的开头“南风先自作秋声”便以季节的变化引入,引发读者思考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诗人在描绘自然时,巧妙地将蟋蟀的鸣叫与人们的生活状态相联系,展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的交织。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懒散妇女的生活与出征士兵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各阶层生活的关心。尤其是“征人塞上顿惊心”,突显了战争带来的不安与忧虑,表现了战士对家国的惦念。
后半部分,诗人用“索裘应解寒将晚”暗示了生活中的变迁与应变,强调了在变化的环境中要有应对的准备。最后两句“闻此休将儿戏看,盍图远略备当今”则以警示的语气,提醒人们要认真对待生活与未来的挑战,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生活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风先自作秋声:南风已经带来了秋天的声音,暗示季节的迅速变化。
- 蛩尔何知亦早吟:蟋蟀并不知道季节的变化,早早开始鸣叫,表现自然的无情与生命的无知。
- 慵妇机边重到耳:懒惰的女人在机旁听到声音,反映出人们的生活状态。
- 征人塞上顿惊心:出征的士兵听到蟋蟀鸣叫,心中感到不安,表现出战争的无奈与忧虑。
- 索裘应解寒将晚:需要皮衣来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冷,暗示生活中应有的准备。
- 彻土须乘天未阴:翻耕土地应在天还未阴沉时,象征抓住机会。
- 闻此休将儿戏看:听到这些事不要轻视,表现出对生活的认真态度。
- 盍图远略备当今:不如考虑长远的计划,准备应对当前的局势。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蟋蟀赋予了人类的情感,表现出自然的亲和。
- 对仗:如“慵妇机边重到耳,征人塞上顿惊心”,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相联系,强调相互影响的关系。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对变化的敏感与应对,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有警觉和准备,积极应对未来可能的挑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风: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
- 蛩:蟋蟀,代表自然的声音与生命的无知。
- 慵妇:懒惰的生活态度,反映社会的不同层面。
- 征人:出征的士兵,象征对家国的牵挂与战争的无奈。
- 裘:皮衣,象征对生活中变化的应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蛩”指的是哪种动物?
- A. 蟋蟀
- B. 青蛙
- C. 燕子
-
“慵妇”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 A. 努力工作的人
- B. 懒散的生活态度
- C. 旅行者
-
诗人希望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什么?
- A. 随意
- B. 认真
- C. 不在乎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曾伯的《五月闻蛩有感》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对季节变迁的敏感,但李曾伯更多地关注人们的生活状态,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两首诗在主题上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社会与自然的深切关注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