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时间: 2025-01-19 21:32: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旧时人不见,谁慰此可怜宵。
且玉蒜帘垂,珠兰鬓卸,银粟灯挑。
高楼雁声递过,带凉边愁梦去迢迢。
一百里江东下,奈堪柳悴芦凋。
画桥。那度送征桡。
天末一萍漂。
问甚日重逢,分筹赌酿,选局评箫。
三更四更又过,尚残蛩月角语烟苕。
雨僽风僝时节,坐来一样清寥。
白话文翻译:
昔日的人已不见,今夜的孤单情绪由谁来安慰?
那玉蒜般的帘子垂下,珠兰花鬓已经卸去,银粟灯笼摇曳着光。
高楼上传来雁鸣,带着凉意的愁绪梦境渐渐远去。
沿着江东一百里,怎能忍受那柳树枯萎、芦苇凋零的情景?
画桥上,送别船只的那一刻,
天边一片浮萍漂泊。
问何时再重逢,分开后纵然赌酒作乐,选择曲调评述。
三更四更又过去,夜里只剩下蟋蟀和月光的余音。
在这雨风交加的时节,坐下来却依旧感到清冷寥落。
注释:
- 可怜宵:可怜的夜晚,表达孤独和寂寞的情感。
- 玉蒜帘:形容轻薄的帘子,像玉蒜一样细腻。
- 珠兰鬓:形容发饰,珠兰是指一种花,通常用作发饰。
- 高楼雁声:高处的楼阁传来雁的叫声。
- 画桥:美丽的桥,常用来象征离别。
- 征桡:指送别的船只。
- 三更四更:指夜里三更和四更,表示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燮(约1660-约1720),字逸云,号白云山人,江苏常熟人,清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抒情见长,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与人生的感受。
创作背景:
《木兰花慢》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发展的时期,诗人常通过个人的孤独与离别感受,反映社会对人性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念与孤独感,诗中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开篇的“旧时人不见”便引入了主题,孤独的夜晚更显得苦涩与无奈。细腻的意象如“玉蒜帘垂”和“珠兰鬓卸”不仅描绘出女子的柔美与惆怅,同时也象征着一种失去的美好。诗人通过高楼的雁声、江东的柳枯芦凋,传达出对离别的感伤与对未来重逢的期待。整首词字句间流露出的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旧时人不见,谁慰此可怜宵。”:表现了对过去情人的思念,夜晚的寂寞让人更加感到孤独。
- “且玉蒜帘垂,珠兰鬓卸,银粟灯挑。”:描绘了女子的妆容和夜晚的环境,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 “高楼雁声递过,带凉边愁梦去迢迢。”:高处传来的雁鸣声,伴随着凉意与梦境的远去,象征着对远方的思念。
- “一百里江东下,奈堪柳悴芦凋。”:对江边景象的描写,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与对生命的无奈。
- “问甚日重逢,分筹赌酿,选局评箫。”: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与无奈,虽有赌酒作乐的选择,却难掩心中孤独。
- “三更四更又过,尚残蛩月角语烟苕。”:时间的流逝与夜的静谧,蟋蟀的鸣叫与月光的余韵相伴,突显出孤寂的境况。
- “雨僽风僝时节,坐来一样清寥。”:描绘了雨风交加的天气,内心的孤独与清冷感依旧未减。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玉蒜帘”和“珠兰鬓”,赋予物象以情感。
- 对仗:如“雨僽风僝”,展现了诗的韵律美。
- 拟人:将雁声与梦境拟人化,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孤独夜晚的细腻描绘,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展现了诗人深切的情感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象征孤独与思念。
- 雁:象征远方与离别。
- 柳:象征柔情与生命的脆弱。
- 蛩:象征夜的宁静与生命的脆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旧时人不见”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情?
- A. 喜悦
- B. 思念
- C. 忧愁
-
“画桥”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美好
- B. 离别
- C. 重逢
-
“三更四更”指的是?
- A. 日间
- B. 夜晚
- C. 黄昏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
诗词对比:
姚燮的《木兰花慢》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离别的感伤,但姚燮更侧重于自然景象与时间的流逝,而李清照则通过个人的情感直接抒发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