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朱头塞
作者: 程虞卿 〔清代〕
晓发牛头塞,轻车择路行。
风声号大壑,云势压长城。
荒驿三年梦,征人万里情。
飘零余一剑,珍重寄平生。
白话文翻译:
清晨出发前往牛头塞,轻装马车选择道路行驶。
风声在大壑中呼啸,云层压迫着长城。
在荒凉的驿站中度过三年的梦,征战中的人怀有万里之外的情怀。
仅剩下那把飘零的剑,珍惜这把剑寄托着我一生的情感。
注释:
字词注释:
- 晓发:清晨出发。
- 牛头塞:指代一个具体的塞口,可能为边疆的某个地方。
- 轻车:指轻便的马车。
- 择路行:选择道路行进。
- 荒驿:荒凉的驿站。
- 征人:征战的士人。
- 飘零:形容事物的散落或飘荡。
- 珍重:珍惜、看重。
典故解析:
- 长城:象征着防御与抵御外敌的边疆,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
- 梦:常与对过去和故乡的思念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虞卿,清代诗人,曾历任官职,精通诗词,作品多表现边塞情怀与战争生活。其风格往往结合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边境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景观与士兵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和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战争生活的无奈与沉思。
诗歌鉴赏:
《朱头塞》以“晓发牛头塞”开篇,描绘了清晨出发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坚定的旅途氛围。诗人在风声与云层的描绘中,隐喻着外部环境的险恶与内心的波动。接着,诗人以“荒驿三年梦”表达了对征战生涯的回忆与对故乡的思念,长时间的离别与战斗让人倍感孤独与无奈。最后以“飘零余一剑”收束,象征着战斗的残酷与个人命运的漂泊,剑不仅是武器,更是诗人心中理想与情感的寄托。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绘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发牛头塞:清晨出发前往边塞,暗示征战的开始。
- 轻车择路行:轻便的马车,显示出诗人随意而行的状态,或许也暗示着轻装上阵的决心。
- 风声号大壑:风声在峡谷中呼啸,营造出一种紧张与危险的气氛。
- 云势压长城:乌云压迫着长城,象征着战争的阴影笼罩着边疆。
- 荒驿三年梦:在荒凉的驿站中,诗人回顾自己三年的梦与奋斗。
- 征人万里情:征战的士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情感深沉。
- 飘零余一剑:仅剩下的剑象征着战斗的孤独与无奈。
- 珍重寄平生:对剑的珍惜寄托了诗人一生的理想与情感。
修辞手法:
- 拟人:风声与云势的描绘,使自然景象具有人情味。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边塞生活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深沉而孤独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牛头塞:边塞,象征着战斗与征程。
- 剑:象征着战斗与理想,寄托着诗人的情感。
- 风声:自然的声音,映衬战争的紧张气氛。
- 长城:历史与防御的象征,暗示国家的危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选择题:
- 诗中“晓发牛头塞”中的“晓”指的是什么时候?
A. 晚上
B. 清晨
C. 中午
D. 黄昏
填空题:
- 诗人用“_____三年梦”表达了对征战生活的思考。
判断题:
- 诗中提到的“剑”仅仅是一个物品,没有其他的象征意义。 (对/错)
答案:
- B
- 荒驿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 程虞卿的《朱头塞》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涉及边塞生活,但《朱头塞》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登鹳雀楼》则更多表现了壮丽山河与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清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程虞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