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夜望》
时间: 2025-01-19 21:39: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铁瓮秋风尚忆吴,
古来项口势雄孤。
枫林色好迷烟雾,
雁阵声寒乱舳舻。
离立髻鬟堪北顾,
横陈衣带只东趋。
夜镫如昼凭阑乍,
城郭扬州得见无。
白话文翻译:
在铁瓮江边的秋风中,我依旧怀念吴地,
自古以来,这里就以强大的势力而闻名。
枫树林的色彩在烟雾中显得迷离,
阵阵雁声寒冷,打乱了船只的行进。
站在这里,梳着发髻的我不禁向北方眺望,
而那横陈的衣带却是朝东而去。
夜晚的灯光像白昼一样明亮,我倚在栏杆上,
不知道城郭扬州是否能见到呢?
注释:
- 铁瓮:指铁制的水缸,这里可能用来比喻江河。
- 项口:古地名,指长江的一个口岸,因其地势险要而著称。
- 枫林:枫树林,描绘秋季的景象。
- 舳舻:指船只,尤其是船头。
- 髻鬟:指发髻和头饰,形容女子的打扮。
- 夜镫:夜间的灯火,照亮了周围的环境。
典故解析:
- 吴: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位于今江苏一带,以其文化和经济繁荣著称。
- 扬州:古代名城,水陆交通要道,历史悠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孟鋗,清代诗人,生平多游历于江南,诗风清新俊逸,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体现出对故土的深厚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天,诗人在京口一带游览,感怀往昔,对吴地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京口夜望》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吴地的思念和对历史的深刻感慨。开篇以“铁瓮秋风尚忆吴”引入,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铁瓮象征着坚韧与牢固,映衬出对吴地的情感依然深厚。接着,诗人描绘了古代项口的雄伟气势,展现了历史的沧桑,暗示当下的孤独与壮丽的对比。
“枫林色好迷烟雾”句中,枫林的色彩与烟雾交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美丽的秋日氛围,表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雁阵声寒打乱了船只的航行,象征着秋天的冷酷与无情,似乎在反映诗人内心的彷徨与不安。
在后面的句子中,诗人通过对比“离立髻鬟堪北顾”和“横陈衣带只东趋”,表现出对过去的眷恋与对未来的迷茫。最后一句“夜镫如昼凭阑乍”则展示了夜晚的美丽与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结尾留给读者一种无尽的思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铁瓮秋风尚忆吴 - 诗人置身于京口,感受秋风,仍对吴地怀有深切的思念。
- 古来项口势雄孤 - 追忆古代项口的雄伟气势,暗示历史的辉煌与现实的孤独。
- 枫林色好迷烟雾 - 描绘秋天枫树的美丽景色,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雁阵声寒乱舳舻 - 雁阵的寒声扰乱了船只,象征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离立髻鬟堪北顾 - 诗人站立梳着发髻的女子,向北方眺望,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 横陈衣带只东趋 - 描绘衣带东去,暗示一种向前的无奈。
- 夜镫如昼凭阑乍 - 夜晚的灯光如同白昼,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情。
- 城郭扬州得见无 - 最后发出疑问,表达一种对家乡的向往和不确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夜镫如昼”,用灯光比喻明亮的景象,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离立髻鬟堪北顾,横陈衣带只东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铁瓮:象征着坚韧与怀念。
- 枫林:秋天的象征,传达出一种忧愁的美。
- 雁阵: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无情。
- 夜镫:象征着对温暖与故乡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京口夜望》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汪孟鋗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铁瓮秋风尚忆吴”中“吴”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今江苏一带
- B. 今北京一带
- C. 今湖南一带
- D. 今上海一带
-
本诗中,诗人用哪种自然景象来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 A. 雨
- B. 雪
- C. 秋风与枫林
- D. 夏日炎炎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同样表达游子的思乡情。
- 《赋得古原草送别》:对故乡的思念与自然景象的结合。
诗词对比:
- 对比汪孟鋗的《京口夜望》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但汪孟鋗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而王维则更注重于对友人的送别情感,展现出诗歌的多样性与深刻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手册》
- 《中国古代诗词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