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赠别赵邦才席上作)》

时间: 2025-01-06 04:24:03

堂外溪桥杨柳畔。

满树东风,更著流莺唤。

时节清明寒暖半。

秦筝欲妒歌珠贯。

一寸离肠无可断。

旧管新收,尽记双帷卷。

赖得今年春较晚。

送人犹有余红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赠别赵邦才席上作)

堂外溪桥杨柳畔。满树东风,更著流莺唤。时节清明寒暖半。秦筝欲妒歌珠贯。一寸离肠无可断。旧管新收,尽记双帷卷。赖得今年春较晚。送人犹有余红乱。


白话文翻译:

在堂外溪边的桥上,杨柳依依。春风吹拂,鸟儿啼鸣更加动听。此时正是清明,温度时暖时寒。秦筝似乎都要嫉妒那歌声中珠链的华丽。一寸离愁无法割舍。旧的乐器新收,仍然记得双帷卷起的情景。幸好今年春天来得较晚,送别之时依然有剩余的花瓣飞舞。


注释:

  • 堂外:指的是房屋外面。
  • 溪桥:溪流旁的桥。
  • 杨柳:指的是柳树,象征着春天和离别的情感。
  • 东风:春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
  • 清明: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春季,表示春暖花开。
  • 秦筝:一种古代的弹拨乐器,代表文人雅趣。
  • 珠贯:比喻歌声中的华美,仿佛是珠子串成的乐章。
  • 离肠:离愁别恨,形容心中的愁苦。
  • 旧管新收:指的是旧的乐器重新使用,象征着回忆。
  • 双帷卷:指的是过去的情景,可能是与友人欢聚的场景。
  • 余红乱:指的是花瓣残留,形容春天的美好和别离的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彦端是宋代的一位词人,擅长写作情感细腻的词作。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送别友人赵邦才的宴席上,情感真挚,借助春天的景象表达离别的愁苦和对朋友的眷恋。


诗歌鉴赏:

《蝶恋花(赠别赵邦才席上作)》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与离愁别绪的词作。开篇以“堂外溪桥杨柳畔”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生动地展现了杨柳依依的美丽画面。春风拂过,流莺鸣唱,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离别增添了一层柔和的感伤。接着,诗人通过“时节清明寒暖半”的描写,传达了春天的多变与不定,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与离别的无常。

“秦筝欲妒歌珠贯”一句,生动地表达了音乐的美丽与离愁的交织,乐器的嫉妒暗示着情感的深厚,似乎在和谐的乐曲中也透出一丝无法割舍的悲伤。离愁的细腻描写,尤其是“一寸离肠无可断”,深刻地体现了对友人的不舍,令人感同身受。

最后,“赖得今年春较晚,送人犹有余红乱”则以春天晚来的花瓣作为离别的象征,虽有不舍,但春天仍旧美丽。整首词充满了温暖的美感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堂外溪桥杨柳畔:描绘了春日的自然环境,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氛围。
  2. 满树东风,更著流莺唤:春风拂过,鸟儿的鸣叫更加动听,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3. 时节清明寒暖半:春季的温度变化,体现了自然的无常。
  4. 秦筝欲妒歌珠贯:乐器的嫉妒反映了歌声的美妙,暗含情感的复杂。
  5. 一寸离肠无可断:表达了深深的离愁,无法割舍的情感。
  6. 旧管新收,尽记双帷卷:旧乐器再用,勾起往昔的回忆。
  7. 赖得今年春较晚:春天来得迟,依然能享受美好时光。
  8. 送人犹有余红乱:离别时花瓣纷飞,象征着不舍与美好瞬间的留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秦筝与别离的情感进行比较,生动形象。
  • 拟人:对乐器的“嫉妒”赋予了情感,使情感更加鲜活。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离别之时的伤感与对友人深切的怀念,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暖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着春天和柔情,亦暗示离别的惆怅。
  • 东风:代表着春天的温暖与生命的复苏。
  • 秦筝:象征着文化和雅趣,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花瓣:象征着青春和美好,离别时的花瓣纷飞充满了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秦筝”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花
    C. 一种鸟

  2. 诗中描述的“堂外溪桥”主要是为了表现什么? A. 自然环境的美好
    B. 城市的繁华
    C. 离别的悲伤

  3. “一寸离肠无可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赵彦端的《蝶恋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离别的哀愁,但李清照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与孤独,赵彦端则通过自然景象渲染离别的悲伤,二者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