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庚午三月望日赋椿堂牡丹)》
时间: 2025-01-08 21:55: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庚午三月望日赋椿堂牡丹)》
作者:程必 〔宋代〕
消得栏,也不枉教,车马如狂。
怪元和一事,韩公子者,归来去,玉毁昆冈。
为解花嘲,朝来试看,采佩殷霞浥露香。
君休怪,算只缘太艳,俗障难降。
诗人未易平章。向百卉凋零独后装。
看洪炉大器,从来成晚,只须这著,也做花王。
况是月坡,花围一尺,压尽纷纷琐细芳。
还堪笑,笑龙钟老凤,方入都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美丽场景,尽管外面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但对比之中,诗人感慨一位名叫韩公子的归来,让人感到一种失落。诗人借花喻人,表达了对美丽的向往和对繁华背后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太艳”反映了对世俗的看法,而诗人自豪地宣称自己的花虽不艳丽,却在百花凋零时依旧独自盛放。最后,诗人用“龙钟老凤”自嘲,表示自己虽已年老,却依然能欣赏这份美丽。
注释
- 消得栏:意为消遣或休息,栏指栏杆或围栏。
- 元和:指唐代诗人元和,可能隐指某种文化或社会背景。
- 韩公子:指历史上的韩愈或与其相关的人物。
- 玉毁昆冈: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破坏的惋惜。
- 佩殷霞:指佩戴着像殷红霞光一样的美丽事物。
- 俗障难降:指世俗的障碍难以消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程必,宋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其作品往往蕴含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在庚午年的春天,诗人赋诗于椿堂,以牡丹为题,表达对春天美景的感慨和对世俗繁华的反思。
诗歌鉴赏
《沁园春(庚午三月望日赋椿堂牡丹)》是一首极具春日气息的诗作。诗中通过对牡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头几句描绘了车水马龙的热闹场景,形成了与后文的对比,突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与对世俗的无奈。此外,诗人提到的“太艳”与“俗障”,则反映了他对美的理解与对人性的思考,仿佛在说,真正的美丽超越了表面的华丽。结尾处,诗人自嘲为“龙钟老凤”,既是一种谦逊,亦是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感慨,让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气息。这种对比与反思,令读者不仅仅停留于欣赏春日的美丽,更引发对人生、对美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消得栏,也不枉教:诗人闲暇时在栏杆边感悟生活。
- 车马如狂:描绘热闹的场景,显示生活的繁忙。
- 怪元和一事:感慨元和的事情,可能是对往事的追忆。
- 韩公子者:提及历史人物,可能暗指诗人的境遇。
- 玉毁昆冈:象征美好事物的破坏,引人思考。
- 为解花嘲,朝来试看:借花自嘲,表现对美的幽默态度。
- 君休怪,算只缘太艳:对社会的华丽与表象感到无奈。
- 向百卉凋零独后装:表现自己的独特与坚持。
- 看洪炉大器,从来成晚:强调真正的才华与美丽需要时间的沉淀。
- 况是月坡,花围一尺:强调自身的坚韧与不屈。
- 还堪笑,笑龙钟老凤:自嘲,表明对美的向往与对衰老的接受。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比作人,表达了诗人对美的理解。
- 拟人:花被赋予情感,增添了作品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中运用对仗手法,使语言更加工整,韵律感强。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世俗的繁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深刻理解,反映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孤独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牡丹:象征美丽与繁华,同时也反映了人的一生。
- 花:代表生机与希望,是诗中反复出现的意象。
- 龙钟老凤:象征年老却依然追求美的心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韩公子”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韩愈
B. 韩信
C. 韩非
D. 韩昭 -
诗中“太艳”指的是什么? A. 内心的平静
B. 表面的华丽
C. 真实的自我
D. 对人生的反思 -
诗人的心态是怎样的? A. 悲观的
B. 自豪的
C. 幽默的
D. 无奈的
答案:
- A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杜甫
-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对比《沁园春》与《春夜喜雨》,二者均描绘春天的美丽,但前者更强调个体的孤独和思考,后者则突出对自然的感悟与喜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经典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