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寿处州吴雨岩》
时间: 2025-01-08 21:53: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持节浙东,六十年前,紫阳老师。看粟移七郡,功深到处,棠阴一道,民尚思之。心印亲传,雨岩来括,寅岁幸无庚子饥。仁同视,更备存先具,仓积千斯。青州阴德天知。只此事堪为崧岳祈。与太夫人寿,相看华发,转中书令,长著斑衣。岁岁梅花,樽前索笑,霜月先圆两夜规。称觞了,报春风千里,班觐龙墀。
白话文翻译:
在浙东持节的,我想起六十年前的紫阳老师。他看着粮食从七个郡县转移,功劳深厚,棠阴之地的百姓至今仍思念他。心中铭刻着老师的教导,雨岩来此总结,幸好在寅年没有遭遇庚子的饥荒。仁德相同的视野,更加准备存放以前的粮食,仓库里积存了千石粮食。青州的阴德,天早已知晓。只有这件事,值得我们为崧岳祈福。与太夫人共庆长寿,互相看着白发,转任中书令,仍穿着斑衣。每年梅花盛开,酒杯前欢笑,霜月的圆月在两夜之前就已经升起。举杯祝酒,回报春风千里,向龙墩朝见班列。
注释:
- 持节:指持有仪仗的官员,这里指代作者的身份。
- 紫阳老师:指的是著名的教育家,可能是朱熹,他的学说影响深远。
- 棠阴:特指棠树的阴影,象征着老师的教诲。
- 雨岩:指作者的笔名。
- 庚子饥:指的是发生在庚子年(1900年)的饥荒。
- 青州:古地名,代表德行被天知晓的地方。
- 崧岳:指的是高山,象征着崇高的理想和信仰。
- 中书令:古代官职名,负责文书和政令的传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希汰,字子衡,号雨岩,宋代诗人,生于浙江,擅长诗词,尤其以咏物抒情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对社会的关心和对人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对过去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中,表达了对老师的怀念和对人民生计的关心,同时也展现了个人的成长与责任。
诗歌鉴赏:
这首《沁园春 寿处州吴雨岩》是赵希汰对过去的缅怀与对未来的寄托。开篇提到“持节浙东”,立即引出作者的身份与职责,接着提到“紫阳老师”,让人感受到一种尊敬与怀念之情,显示了作者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师长的敬仰。接下来,诗中提到了社会的关怀,尤其是对民生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心中对人民的责任感。
诗中“仓积千斯”的描述,不仅传达了对物质生活的关注,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与信心。随着诗歌的推进,作者与太夫人共庆长寿,展现了一种人际间的和谐与亲密,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历史的回顾,又有对现实的思考,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统一。最后以“称觞了,报春风千里”结尾,留下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传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持节浙东:作者在浙东任职,表明自己的身份。
- 六十年前,紫阳老师:回忆起六十年前的老师,表达对教育的尊重。
- 看粟移七郡:描述老师的功绩,显示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 功深到处,棠阴一道,民尚思之:功德深厚,民众仍怀念。
- 心印亲传,雨岩来括:老师的教诲铭刻在心,雨岩总结其意。
- 寅岁幸无庚子饥:表达对当年灾荒的感慨与庆幸。
- 仁同视,更备存先具:仁德相同,准备更多的粮食以应对未来。
- 仓积千斯:粮仓中积累了大量粮食。
- 青州阴德天知:青州的德行早已为天所知。
- 只此事堪为崧岳祈:唯有这件事值得为崧岳祈祷。
- 与太夫人寿,相看华发:与太夫人共庆长寿,互相欣赏白发。
- 转中书令,长著斑衣:转任中书令,仍穿着斑衣。
- 岁岁梅花,樽前索笑:每年梅花盛开,酒杯前欢笑。
- 霜月先圆两夜规:霜月的圆月在两夜之前就已升起。
- 称觞了,报春风千里:举杯祝酒,回报春风千里,表达美好的祝愿。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较强的对仗工整,如“岁岁梅花,樽前索笑”。
- 比喻:用梅花、霜月等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变化与美好。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句,增强了诗的气势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老师的怀念、对人民的关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示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纯洁,也代表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霜月:象征着清冷与宁静,暗示岁月的流逝。
- 樽前:代表着欢聚与庆祝,体现人际间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紫阳老师”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朱熹
B. 陶渊明
C. 李白 -
诗中提到的“庚子饥”是指哪一年发生的饥荒?
A. 1899年
B. 1900年
C. 1901年 -
诗中“岁岁梅花,樽前索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欢乐
C. 愤怒
答案:
- A. 朱熹
- B. 1900年
- B. 欢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赵希汰《沁园春 寿处州吴雨岩》与李白《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赵希汰更侧重于对老师的怀念和对人民的责任,而李白则更强调人生的短暂与享乐的态度。
参考资料:
- 赵希汰诗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