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修篁翠排,疏桐翠排,满檐天乐飞来。
是琴材笛材。珍珠迸阶。玻璃溜苔。
白云满地皑皑,听泉声暗回。
白话文翻译:
修长的竹林一片翠绿,稀疏的梧桐树也显得翠绿,屋檐下满是天乐的飞声。
这些都是制作琴和笛子的材料。珍珠从阶梯上滚落,像玻璃一样滑腻,覆盖着青苔。
白云在大地上铺满,皑皑的云层中,隐约能听到泉水声在耳边回荡。
注释:
- 修篁:修长的竹子,常用来制作乐器。
- 疏桐:稀疏的梧桐树,象征清幽的环境。
- 天乐:指天上的音乐,形容自然的和谐之声。
- 琴材笛材:指用于制作乐器的材料。
- 珍珠迸阶:比喻珍珠般的水滴从阶梯上滑落。
- 玻璃溜苔:形容光滑的地面上覆盖着青苔。
- 皑皑:形容白色的,常用于形容云或雪。
- 泉声暗回:隐约的泉水声回响,带有一种幽静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士铨(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字仲华,号秋水,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雅士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反映出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音乐的热爱。
诗歌鉴赏:
《四字令三首 其二》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音乐氛围的诗作。开头的“修篁翠排,疏桐翠排”,通过对竹子与梧桐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幽的自然环境。竹子和梧桐作为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高洁与文雅,反映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满檐天乐飞来”,展现了自然界中乐声的悠扬,仿佛从天而降,令人沉醉。这句诗巧妙地将自然声响与音乐结合,表达了作者对和谐生活的渴望。
接下来的“是琴材笛材”,则将自然与艺术紧密相连,表明诗人对乐器的重视,暗示自然的声音可以被人用作音乐的创作。接着的“珍珠迸阶,玻璃溜苔”,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出水珠滑落的细腻景象,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细节的关注。
最后两句“白云满地皑皑,听泉声暗回”,以云和泉水的意象结束,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受,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永恒与静谧。全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既有视觉的描绘,又有听觉的体验,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性和表现力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修篁翠排:修长的竹子排列得整齐,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 疏桐翠排:稀疏的梧桐树也显得生机勃勃,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满檐天乐飞来:屋檐下的音乐声如同从天而降,传达出一种和谐的自然之美。
- 是琴材笛材:这些自然材料可以用来制作乐器,暗示自然与艺术的结合。
- 珍珠迸阶:水珠如同珍珠般滑落,形象生动而富有诗意。
- 玻璃溜苔:地面光滑如玻璃,覆盖着青苔,增添了自然的清幽感。
- 白云满地皑皑:白云覆盖大地,描绘出一种辽阔的自然景象。
- 听泉声暗回:泉水声回荡,给人以静谧深远的感受,令人沉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珠比作珍珠,增加了诗的美感。
- 拟人:用“天乐飞来”赋予自然以生命,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 对仗:竹与桐、珍珠与玻璃等词语之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传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诗人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修篁:象征高洁与坚韧。
- 疏桐:体现清幽与宁静。
- 天乐:代表自然的和谐美。
- 珍珠:象征纯洁与美好。
- 白云:象征辽阔与自由。
- 泉声:象征宁静与深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修篁翠排”描绘的是哪种植物?
- A. 竹子
- B. 梧桐
- C. 梅花
- D. 菊花
-
“满檐天乐飞来”意在表达什么?
- A. 自然的和谐
- B. 人工的音乐
- C. 哭泣的声音
- D. 风的低吟
-
“珍珠迸阶”中的“珍珠”主要指的是?
- A. 珍贵的宝物
- B. 水滴
- C. 美丽的花朵
- D. 明亮的星星
答案:
- A. 竹子
- A. 自然的和谐
- B. 水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但更加突出孤独与静谧的情感。
- 李白《将进酒》: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具有豪放的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