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怀春》
时间: 2025-01-19 19:00: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怀春
作者: 吴琪 〔清代〕
澹月溶溶花映绿。
琴底离愁,叶落相思曲。
频整罗裳檀钮束。
碧纱明灭红膏烛。
玉漏声声催夜促。
斗帐莲钩,半挂鸾绡幅。
倚枕梦成风晓触。
翠屏斜景窗前竹。
白话文翻译:
在宁静的月光下,花影映射在绿色的草地上。
琴声中流淌着离愁,叶子飘落宛如相思的旋律。
我频频整理着衣裳,紧束着檀木扣。
碧色的轻纱在烛光下明灭不定,红色的蜡烛闪烁着光芒。
时间在滴答声中催促着夜的流逝。
帐子上挂着莲钩,半帘鸾绡轻轻垂下。
倚靠着枕头,梦中感受到晨风的轻触。
窗前的竹影斜斜地映在翠绿的屏风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澹月:清淡的月光。
- 琴底离愁:琴声下面流露出的离别愁绪。
- 罗裳:轻薄的衣裳。
- 檀钮:檀木制成的扣子。
- 碧纱:指轻薄的绿色纱布。
- 玉漏:古代的一种计时器,滴水的声音。
- 斗帐:一种帐篷,通常用于卧室。
- 鸾绡幅:轻盈的绡布,常用于装饰。
- 翠屏:绿色的屏风。
- 斜景:斜斜的光影。
典故解析:
诗中的“玉漏”象征时间的流逝,表现出对时光的感慨。“琴底离愁”则传达了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的深情与思念,多见于古代诗词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琪,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丽脱俗,擅长抒发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致。
创作背景:
《蝶恋花 怀春》创作于春季,反映了诗人在春天时节对爱情与离愁的感悟,表现出对春天的美好和对往事的怀念。
诗歌鉴赏:
《蝶恋花 怀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春天的柔美和游子对故乡的思念。诗开篇以“澹月溶溶”引入,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月光与花影交融,营造出一种浪漫而又惆怅的氛围。接着通过琴声和落叶的意象,深刻表达了离愁别绪,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结合在一起。
诗中“频整罗裳檀钮束”,细腻地描绘了女子的梳妆打扮,展现出一种温婉的女性形象,而“碧纱明灭红膏烛”则用烛光的明暗变化象征着情感的波动,暗示着内心的不安与期待。整体上,诗歌在抒情中蕴含着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表现出对春天生机勃勃的向往与对爱情的渴望。
最后的“倚枕梦成风晓触”一句,既呈现了春晨的清新,也表达了对美好梦境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在柔情与愁绪间游走,展现了吴琪高超的艺术才华与深邃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澹月溶溶花映绿:描绘了月光柔和,花影映照着绿色草地的静谧景象。
- 琴底离愁,叶落相思曲:琴声中透出离愁,落叶象征着思念之情。
- 频整罗裳檀钮束:女子在整理衣裳,显示出她的细腻与情感的在意。
- 碧纱明灭红膏烛:烛光闪烁,象征着不安与期待。
- 玉漏声声催夜促:滴水声催促着夜晚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无情。
- 斗帐莲钩,半挂鸾绡幅:描绘出卧室的安静场景和轻盈的装饰。
- 倚枕梦成风晓触:梦中醒来时感受到晨风的轻拂,寓意着梦与现实的交织。
- 翠屏斜景窗前竹:窗外的竹影和斜阳,增添了诗的宁静与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琴底离愁”暗喻情感的流动。
- 拟人:如“玉漏声声”,时间似乎有了感情。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色展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离别的伤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惆怅的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静谧和思念。
- 琴声:情感的寄托,流露出离愁。
- 落叶:代表逝去与思念。
- 烛光:象征着希望与不安。
- 晨风:新生与清晨的来临,寓意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澹月”意指什么?
A. 明亮的月光
B. 清淡的月光
C. 昏暗的月光 -
“琴底离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的心情
B. 忧伤的情感
C. 期待的心情 -
“倚枕梦成风晓触”中的“风”代表了什么?
A. 现实的触碰
B. 梦境的延续
C. 风的呼唤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爱情的细腻思考。
- 温庭筠《梦江南》:抒发了对春天和爱情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蝶恋花 怀春》与《如梦令》:两首词都展现了女性内心的柔情与思念,但吴琪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加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吴琪及其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