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国庆节口号》

时间: 2025-01-06 13:58:21

巷陌条条簇队行。

楼台处处沸歌声。

人间共度狂欢节,天上都开不夜城。

银作树,火为星。

飞光直射海波明。

定知来岁销残寇,更要新词咏太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巷陌条条簇队行。
楼台处处沸歌声。
人间共度狂欢节,
天上都开不夜城。
银作树,火为星。
飞光直射海波明。
定知来岁销残寇,
更要新词咏太平。

白话文翻译:

在小巷和街道上,成群的人们欢快地行走。
楼台上到处响起热闹的歌声。
人们共同庆祝这个狂欢的节日,
天上也仿佛开启了不夜的城市。
银色的树,火焰般的星星。
光芒直射,照亮了海面如明镜般的波浪。
我相信明年必能消灭残敌,
更要谱写新的诗歌来歌颂太平盛世。

注释:

  • 巷陌:指小巷和街道。
  • 簇队行:成群结队地走。
  • 沸歌声:形容歌声热烈、响亮。
  • 狂欢节:指节日的狂欢庆祝。
  • 不夜城:形容热闹、繁华的地方,常用于形容城镇的繁荣夜生活。
  • 银作树,火为星:比喻灯光璀璨,银色的灯光如树木般闪烁,火光如星星般明亮。
  • 销残寇:消灭残余敌人。

典故解析:

  • 狂欢节:传统上,节庆是人们放松心情、欢聚一堂的重要时刻,体现了人们对和平与幸福生活的渴望。
  • 不夜城:常用来比喻经济繁荣、夜生活丰富的城市,象征着社会的繁荣昌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创作,其作品常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鹧鸪天》创作于国庆节期间,正值国家欢庆繁荣之时,诗人通过描绘热烈的节日场景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热情的语调,展现了国庆节的欢庆气氛。诗的开头“巷陌条条簇队行”,生动地描绘了人们欢快的情景,表现出节日的热闹气氛。接着“楼台处处沸歌声”,则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欢乐,歌声的鼎沸仿佛让整个城市都充满了活力与欢愉。

“人间共度狂欢节,天上都开不夜城。”这一句则将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表现出人们的欢庆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仿佛连天上的星星也在为这场盛宴而闪耀。诗人巧妙地运用“银作树,火为星”的比喻,形成色彩鲜明的意象,表现出节日的璀璨与美丽。

最后两句“定知来岁销残寇,更要新词咏太平”,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坚定信念,充满了希望与力量。这不仅是对当下欢乐的庆祝,也是对未来和平与繁荣的展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巷陌条条簇队行:描绘节日中人们在小巷和街道上成群结队游行的热闹景象。
  2. 楼台处处沸歌声:形容在各个楼台上,响起了热烈的歌声,增强了节日的氛围。
  3. 人间共度狂欢节:人们共同庆祝这个狂欢的节日,表现出团结和欢乐。
  4. 天上都开不夜城:描绘夜空中灯光璀璨,象征着城市的繁华与热闹。
  5. 银作树,火为星:通过比喻,表现出节日的灯光与烟火,形成美丽的视觉景象。
  6. 飞光直射海波明:光芒照耀着海面,形成明亮的波浪,传达出一种清澈明亮的氛围。
  7. 定知来岁销残寇:表达对未来的信心,期待能消灭敌人,恢复和平。
  8. 更要新词咏太平:希望能写出新的诗歌来歌颂和平的美好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作树,火为星”,通过比喻将灯光与自然景象结合,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如“楼台处处沸歌声”与“人间共度狂欢节”,增强了韵律感。
  • 夸张:对节日欢庆气氛的描绘,通过“开不夜城”等夸张手法表现热烈的场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国家繁荣和人民欢乐的赞美,以及对未来和平的期许,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美好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巷陌:象征着民众的团结和生活的热闹。
  • 歌声:代表着欢庆的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银作树,火为星:象征着节日的璀璨与光辉,展现出一种祥和与欢乐的气氛。
  • 海波明:象征着宁静与光明,暗示未来的美好前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巷陌条条簇队行”表达了什么场景?

    • A. 人们在安静的散步
    • B. 人们在欢庆节日
    • C. 人们在工作
  2. “银作树,火为星”中的“银”是指什么?

    • A. 银色的树灯
    • B. 银色的星星
    • C. 银色的烟花
  3. 诗中提到的“来岁销残寇”意味着什么?

    • A. 期待和平
    • B. 期待战争
    • C. 期待节日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鹧鸪天》: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但《春江花月夜》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鹧鸪天》则重点在节日的欢庆氛围。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