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闾丘殿丞
梅尧臣 〔宋代〕
每有西归客,谁无满袖诗。
都忘将别意,竞媚向官资。
凭在屋头月,照君墙上旗。
不同山一定,更远更相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每当有西归的客人,谁的袖子里没有满满的诗篇呢?大家都忘记了离别的情意,纷纷迎合那些官职的利益。月光照在屋顶上,映照着你的墙上旗帜。不同的山虽然相隔遥远,却能更长久地陪伴彼此。
注释:
- 西归客:指的是返回西方的人,可能是指诗人所处的地方。
- 满袖诗:形容诗人或文人常常有很多诗作。
- 别意:离别的情感和意思。
- 竞媚向官资:形容人们为了迎合官场的利益而不顾别情。
- 屋头月:指屋顶上的明亮月光。
- 墙上旗:墙上悬挂的旗帜,象征着身份和地位。
- 不同山一定:虽然人们身处不同的山,但是情感依然可以相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白云,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写诗和词,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风格清新隽永。他受到当时文人追捧,作品在宋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创作背景:
《送闾丘殿丞》是梅尧臣为送别友人而作,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官场的浮华与人情的淡薄形成强烈对比,反映出诗人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送闾丘殿丞》是一首充满哲理的送别诗。诗人在开头通过“每有西归客,谁无满袖诗”设定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场景,表达了文人之间的情谊。诗中的“都忘将别意,竞媚向官资”则揭示了当时社会上人们为了追逐官职利益而忽视人情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警示意义。
接着,诗人借用“凭在屋头月,照君墙上旗”这一形象,表现出月光的清冷与孤独,暗示了离别时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思念。“不同山一定,更远更相随”则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执着,尽管相隔千里,彼此的情感依然不变,表现出深厚的情谊和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感情真挚,情景交融,既有对友人的深切祝福,又流露出对官场世俗的无奈与批判,展现了梅尧臣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刻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每有西归客,谁无满袖诗:
- 每当有从西方归来的人,谁没有满袖的诗篇呢?表现出文人对诗歌的追求。
-
都忘将别意,竞媚向官资:
- 大家都忘记了离别的情感,纷纷迎合那些官场的利益,体现了社会的浮华与人情的淡漠。
-
凭在屋头月,照君墙上旗:
- 月光映照在屋顶上,照耀着你墙上的旗帜,象征着身份与地位的荣耀。
-
不同山一定,更远更相随:
- 虽然身处不同的山,但情感却能更远地相随,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每有西归客,谁无满袖诗”,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 比喻:月光与墙上旗帜的对比,传达了孤独和荣誉的双重含义。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与对官场世俗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和人情的追求,呼应了离别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归客:象征归来的游子。
- 满袖诗:象征文人的才华与追求。
- 月光:象征孤独与思念。
- 墙上旗:象征身份与地位。
这些意象互相交织,构成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送闾丘殿丞》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梅尧臣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西归客”主要指什么?
- A) 归来的旅人
- B) 官员
- C) 文人
- D) 渔夫
-
“不同山一定,更远更相随”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忘却
- C) 友谊
- D) 竞争
答案:
- C) 梅尧臣
- A) 归来的旅人
- C) 友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送别》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突出豪放与洒脱的个性,而梅尧臣则更注重对人情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