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和芗林居士中秋)》
时间: 2025-01-19 20:13: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和芗林居士中秋)
闰余有何好,一岁两中秋。
滕王高阁曾醉,月涌大江流。
今夜钓龙台上,还似当时逢闰,佳句记英游。
看山兼看月,登阁复登楼。
别离久,今古恨,大刀头。
老来长是清梦,宛在旧神州。
遐想芗林风味,瓮里自倾春色,不用贳貂裘。
笑我成何事,搔首谩私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的感慨与思考。诗人提到“闰余有何好”,即询问闰月的意义,接着感叹一年中有两个中秋的奇妙。通过回忆曾在滕王高阁的醉意,伴随着江水的涌动,情感更显深厚。诗人在钓龙台上,感叹往昔,思念昔日的诗句。接着诗人描绘了赏月的场景,感叹离别的辛酸和古往今来的遗憾,表达了对故国的眷恋。最后,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示自己在岁月流逝中无所作为,只能惆怅自怜。
注释:
- 闰:指闰月,农历中为了调节阴历与阳历的差异而设立的额外一个月。
- 滕王高阁:指滕王阁,位于南昌,是古代著名的楼阁,屡被文人吟咏。
- 钓龙台:古代名胜,意指诗人曾在此地吟诗作乐。
- 芗林:指香草生长的地方,通常用来形容清新、自然的环境。
- 贳貂裘:意指不需要奢侈的衣物,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元干,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以词风清丽见长,善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中秋佳节,表达了诗人在特殊时刻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过往的回忆,反映了诗人与自然、历史的内心感受。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和芗林居士中秋)》是一首充满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化的感慨之作。开篇以“闰余有何好”引入,诗人设问的方式立即吸引了读者的注意,表明了对闰月的思考,暗含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接下来的“滕王高阁曾醉,月涌大江流”则通过美景的描绘,勾起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展现了一种历史与现实交融的复杂情感。
诗中“今夜钓龙台上,还似当时逢闰”一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既有对友人聚会的渴望,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无奈。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向对离别与遗憾的思考,“别离久,今古恨”,进一步强化了诗中蕴含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最后,诗人以轻松自嘲的语气结束,展现了面对人生困境的洒脱态度,表明自己虽无所作为,但依旧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闰余有何好”:质疑闰月的意义,暗示时间的流逝。
- “滕王高阁曾醉,月涌大江流”:描绘美景,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
- “今夜钓龙台上,还似当时逢闰”:回忆往昔,展现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别离久,今古恨”:表达离别的痛苦与历史的遗憾。
- “老来长是清梦,宛在旧神州”:感叹老去与对故国的思念。
- “遐想芗林风味”:描绘理想中的自然环境。
- “笑我成何事,搔首谩私忧”:自嘲自己的无所作为,表现出一种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看山兼看月,登阁复登楼”。
- 比喻:如“老来长是清梦”暗示人生的梦幻与虚幻。
- 排比: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中秋节的主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离别之苦的感慨及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体现了诗人的情感细腻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团圆与思念,是中秋节的核心意象。
- 滕王阁: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寄托。
- 钓龙台:代表着闲适和诗意的生活,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芗林:象征着自然的清新,寓意着诗人对纯真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闰余”指的是什么?
- A. 一年中的两个中秋
- B. 额外的一个月份
- C. 诗人的朋友
- D. 诗人的故乡
-
“滕王高阁曾醉”中的“醉”是指什么?
- A. 喝酒
- B. 迷醉于景色
- C. 睡觉
- D. 心情愉快
-
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是:
- A. 懷念与痛苦
- B. 无所谓
- C. 厌恶
- D. 高兴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以中秋为主题,但更偏重于对月亮的直接描写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张元干的怀旧情绪相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苏轼的诗更为豪放,而张元干则显得细腻与感伤。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作品。
- 《古代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鉴赏与理解提供了深入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