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封》

时间: 2025-01-17 09:39:29

楼台逼霄汉,窗户纳云霓。

回顾千岩路,如登万仞梯。

泉从山顶出,雪压树头低。

高绝无人境,非僧不可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楼台逼霄汉,窗户纳云霓。
回顾千岩路,如登万仞梯。
泉从山顶出,雪压树头低。
高绝无人境,非僧不可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楼台阁直逼云霄,窗户能接纳云彩与彩虹的壮丽景象。回头望去,山路蜿蜒曲折,仿佛是在攀登万丈高梯。山泉从山顶流出,雪压得树头低垂。在这无人之境中,只有和尚才能在此栖息。

注释:

  • 楼台:指高楼和台阁。
  • 霄汉:指高空,天空。
  • :接受,容纳。
  • 云霓:云和彩虹。
  • 回顾:回头看。
  • 千岩路:形容山路的蜿蜒曲折。
  • 万仞梯:比喻极高的台阶。
  • :泉水。
  • 雪压:雪的重量压得。
  • 高绝:高远而绝对。
  • 无人境:无人居住的地方。
  • 非僧不可栖:只有和尚才能在此安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名复古,字仲华,号澄清,浙江人,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上封》创作于戴复古隐居山林之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以及对归隐生活的追求。这首诗是在一个高耸的楼台上所作,表现了他在山顶所见的壮丽景色和心灵的宁静。

诗歌鉴赏:

《上封》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在高楼台阁上俯瞰周围的山水,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诗的开头,"楼台逼霄汉,窗户纳云霓",展示了高楼的气势雄伟,窗户所见的云彩和彩虹,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接着,"回顾千岩路,如登万仞梯",描绘了蜿蜒曲折的山路,仿佛攀登着无尽的高梯,给人一种艰辛而又充满挑战的感觉,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向往。泉水从山顶流出,"泉从山顶出,雪压树头低",这句描绘了山泉的清澈与雪的厚重,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最后,"高绝无人境,非僧不可栖",诗人感叹在这无人之境中,唯有和尚才能在此栖息,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暗示了诗人渴望远离尘嚣,寻求精神的寄托。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我内心的探寻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情感深邃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楼台逼霄汉:描绘高楼台阁直逼天空,显示出极高的建筑和壮丽的景观。
  2. 窗户纳云霓:窗户能接纳天空中的云彩和虹霓,显示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3. 回顾千岩路:回头看去,山路如千岩般曲折,显现出山的巍峨与景色的变化。
  4. 如登万仞梯:形容攀爬山路的艰辛,就像在攀登极高的梯子。
  5. 泉从山顶出:山泉从高处流出,显示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6. 雪压树头低:雪压得树头低垂,表现出冬季的寒冷与景象。
  7. 高绝无人境:高远而无人居住的地方,给人一种孤独宁静的感觉。
  8. 非僧不可栖:只有和尚才能在这里栖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如登万仞梯”形象化了攀登的艰辛。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逼霄汉”,强调了楼台的高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宁静、孤独环境的渴望,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楼台:象征着人类的创造与自然的对比。
  2. 云霓:象征着美好与梦幻。
  3. 千岩路:代表人生的艰辛与曲折。
  4. 泉水:象征生命的源泉与活力。
  5. :象征着寒冷与宁静。
  6. 无人境:象征孤独与隐逸生活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窗户纳云霓”表现了什么?

    • A. 窗户很小
    • B. 自然景色的美丽
    • C. 建筑的低矮
  2. "回顾千岩路,如登万仞梯"中的“万仞梯”比喻了什么?

    • A. 轻松的旅程
    • B. 艰难的攀爬
    • C. 美丽的风景
  3. 诗中提到“非僧不可栖”是强调什么?

    • A. 只有和尚才能住在这里
    • B. 这里没有人居住
    • C. 只有隐士才能享受宁静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望岳》:同样描写山的壮丽,但更侧重于抒发作者的豪情壮志。
  • 《山居秋暝》:表现了隐逸生活的悠然与宁静,风格与《上封》相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各类关于宋代诗人的研究文章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