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归园田居六首 其一》
时间: 2024-10-17 07:16: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
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
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恨不茅三间。
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
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
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环州的美丽景色,四周是无尽的白水和苍翠的山脉。与那美景相比,我的生命却是有限的。东边的人家崇拜孔子,西边的人家崇拜颜渊。市场上的物价平稳,农田之间没有争吵。周公和管仲蔡的遗憾是没有小茅屋。我吃得饱,靠薇菜和蕨菜充饥。门生们送来柴米,解救了我无烟的厨房。喝斗酒,吃只鸡,尽情欢歌送别华颠。禽鸟和鱼类又怎会知道我的悠闲呢?悠然自得未必就是理想,随心所欲我自得其乐。
注释:
- 环州:指环绕的水域,可能是指环州这个地方,四周水流环绕。
- 白水:指清澈的水,象征着自然的纯净。
- 苍山:指青翠的山,象征着大自然的雄伟。
- 孔丘:孔子的名字,强调儒家思想。
- 颜渊:颜回,孔子的弟子,代表了儒家学派的高尚品德。
- 周公与管蔡:周公旦和管仲,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强调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薇蕨:野菜,表示生活的简朴。
- 斗酒与只鸡:形象地描绘了闲适生活的乐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苏轼一生经历坎坷,因政治斗争被贬,形成了其独特的生活哲学。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苏轼被贬至黄州时创作的,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诗歌鉴赏:
苏轼的《和陶归园田居六首 其一》以环州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有限生命的感慨。诗的开头通过“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描绘出清丽的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接着,诗人提出了对儒家文化的尊重,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物价稳定与农民的生活安宁,显示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认可。
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轼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如“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传达出一种自给自足的满足感。他以“斗酒与只鸡”的欢快场面,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最后,他强调了悠闲自得的生活哲学,表明对“悠然自得”的追求。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田园诗的经典之作,体现了苏轼的文学风格和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环州四周水流环绕,山青水秀,描绘出自然的美好。
- 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美丽的风景与有限的生命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强调了家族对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尊重。
- 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反映了市场物价平稳,农民生活安定的社会状态。
- 周公与管蔡,恨不茅三间:怀念历史人物的简朴生活,表达对田园理想的追求。
- 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自足的生活方式,体现诗人对自然食物的珍视。
-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朋友的关怀和支持,带来生活的温暖。
- 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欢乐的饮酒场面,传达生活的乐趣。
-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强调生活的悠闲自得,表达对世俗的超然。
- 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生活中的悠然自得并非理想,却是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满意。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比喻生活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对仗:诗句中多处采用对仗修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多个短句并列,增强了语气的凝重感和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展现了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水:象征纯净与自然。
- 苍山:象征雄伟与稳定。
- 孔丘、颜渊:象征儒家文化的传承。
- 薇蕨:象征自然生活的朴素。
- 斗酒与只鸡:象征生活的欢愉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的《和陶归园田居六首 其一》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生活景象? A. 官场生活
B. 田园生活
C. 战争生活 -
诗中提到的“周公与管蔡”代表了什么? A. 政治人物
B. 农民生活
C. 儒家文化 -
诗中“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奢华
B. 自足
C. 忧愁
答案:1-B,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田园生活的乐趣与安宁。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与闲适生活。
诗词对比:
- 苏轼与陶渊明的田园诗对比:苏轼更强调社会现状与人际关系,而陶渊明则更注重个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苏轼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