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怨诗示庞邓》
时间: 2024-09-19 21:13: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陶怨诗示庞邓
苏轼
当欢有余乐,在戚亦颓然。
渊明得此理,安处故有年。
嗟我与先生,所赋良奇偏。
人间少宜适,惟有归耘田。
我昔堕轩冕,毫厘真市廛。
困来卧重裀,忧愧自不眠。
如今破茅屋,一夕或三迁。
风雨睡不知,黄叶满枕前。
宁当出怨句,惨惨如孤烟。
但恨不早悟,犹推渊明贤。
白话文翻译
在欢乐中总有乐趣,但在忧愁中却感到颓废。
陶渊明领悟了这个道理,所以安然度过了余生。
唉,我和您,创造的作品实在奇特。
人间少有适意之处,唯有回归耕田。
我曾经身处高位,现在却微不足道。
身心疲惫,卧在厚重的被褥中,心中忧愧无法入眠。
如今我住在破旧的茅屋里,常常要迁移住所。
在风雨中我安然入睡,黄叶满枕前。
宁愿写出怨恨的诗句,惨淡得如同孤烟。
只恨自己未能早悟,仍然推崇陶渊明的贤德。
注释
- 欢有余乐:欢乐有余的乐趣。
- 颓然:颓废的样子。
- 渊明:指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隐士与诗人。
- 安处:安然处世。
- 良奇:优秀而奇特的作品。
- 归耘田:回归到耕种的田地,指向田园生活。
- 堕轩冕:指摈弃官职,回归平民生活。
- 毫厘:微小的差别。
- 重裀:指厚重的被褥。
- 三迁:形容居所不稳,频繁迁移。
- 黄叶:秋天的落叶,象征衰老或凋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作,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是苏轼在遭遇政治失意、生活困苦时写给庞邓二人的一首感慨之作,表达了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苏轼在《和陶怨诗示庞邓》中,通过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追慕,折射出他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与感慨。诗中表达了欢愉与忧愁的对比,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挣扎。开篇的“当欢有余乐,在戚亦颓然”直白地表达了生活中乐与愁的交替,揭示了人们在欢乐中也常常感到孤独和忧伤。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陶渊明的例子,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我昔堕轩冕,毫厘真市廛”一联,深刻反映了苏轼对自己身世的无奈与叹息。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无奈,苏轼通过对陶渊明的赞美与自我反思,构建了一个与世俗生活抗争的内心世界。诗的最后两句更是传达了对人生哲理的顿悟与追悔,显示出一种深刻的智慧与人生的理性思考。这种感觉在同类作品中极为少见,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欢有余乐,在戚亦颓然:欢乐之中虽有乐趣,但在忧愁中却感到颓废。
- 渊明得此理,安处故有年:陶渊明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安然度过了余生。
- 嗟我与先生,所赋良奇偏:唉,我和您所创作的作品实在奇特。
- 人间少宜适,惟有归耘田:人世间少有合意的地方,唯有回归耕田。
- 我昔堕轩冕,毫厘真市廛:我曾身处高位,如今却微不足道。
- 困来卧重裀,忧愧自不眠:身心疲惫,卧在厚被中,心中忧愧无法入眠。
- 如今破茅屋,一夕或三迁:如今我住在破旧的茅屋里,常常要迁移。
- 风雨睡不知,黄叶满枕前:在风雨中我安然入睡,黄叶满枕前。
- 宁当出怨句,惨惨如孤烟:宁愿写出怨恨的诗句,惨淡如同孤烟。
- 但恨不早悟,犹推渊明贤:只恨自己未能早悟,仍然推崇陶渊明的贤德。
修辞手法:
- 对比:欢乐与忧愁的对比。
- 比喻:将怨恨比作孤烟,表达孤独感。
- 排比:连续的句子结构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追慕,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苏轼在失意时的内心挣扎与追求安宁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欢与忧:代表人生的两种情感状态。
- 陶渊明:象征隐逸与理想生活。
- 茅屋:象征简朴与归隐生活。
- 黄叶:象征衰老、凋零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在诗中对陶渊明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轻视
- B. 钦佩
- C. 忽视
- D. 嫉妒
-
诗中提到“困来卧重裀,忧愧自不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失落
- C. 自豪
- D. 无奈
-
“宁当出怨句,惨惨如孤烟”中的“孤烟”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孤独
- C. 荣耀
- D. 富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陶渊明《归园田居》:与《和陶怨诗示庞邓》共同探讨隐逸与田园生活的理想,但陶渊明更强调归隐的宁静与快乐,而苏轼则夹杂了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与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词全集》
- 《陶渊明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