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黄柳·题明吴而待西樵纪游图》
时间: 2025-01-04 10:11: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淡黄柳·题明吴而待西樵纪游图
作者: 叶恭绰 〔清代〕
秋峦一抹。乔木幽人宅。写入丹青好标格。
想象林泉高致。历历南园几裙屐。感今昔。乡关暮云隔。
待游赏,杳飞翮。痛河山尽带伤心色。
词客重来,抗风轩畔,可有沙鸥能识。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山峰隐约可见,青翠的乔木环绕着幽静的人家,
这幅画的色彩与格调都极为优雅。
我想象着那林泉的高洁,
南园里,几位佳人穿着裙子,轻盈的足音在荡漾。
感慨着如今与往昔,故乡的云雾将我隔绝。
期待着游赏,翅膀已然远去。
我痛惜这河山,满目都是伤心的色彩。
词客再次前来,站在风中的轩阁,
是否还有沙鸥能够识得我心中的情怀?
注释:
- 秋峦: 指秋天的山峰,象征着秋天的景色。
- 乔木: 高大的树木,代表着自然的幽静。
- 丹青: 指绘画,常用来形容艺术的高雅。
- 林泉: 自然景色,通常与隐逸、清静的生活相关。
- 裙屐: 女士穿的裙子和鞋,象征着优雅的女性形象。
- 杳飞翮: 意思是翅膀已然远去,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 沙鸥: 一种海鸟,常用来比喻游子或漂泊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恭绰,字子常,号静庵,清代诗人,生于1651年,卒于1715年。他在诗词创作上,强调自然与人心的融合,作品风格清新高远,常常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诗人内心忧虑之时。叶恭绰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局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
诗歌鉴赏:
叶恭绰的《淡黄柳》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首句“秋峦一抹”,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秋天的山峦,给人以朦胧的美感;接下来的“乔木幽人宅”,则通过对环境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幽静、恬淡的生活状态。
诗中提到的“丹青好标格”表明了画作的美丽与高雅,反映了诗人对艺术的欣赏与追求。接下来的“想象林泉高致”,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尤其是“乡关暮云隔”,用云雾象征着思乡之苦,营造了一种遥不可及的忧伤。
最后几句“痛河山尽带伤心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山河破碎的痛惜,情感愈发浓厚。整体而言,本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令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个人情感的细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秋峦一抹: 描绘秋天山峦的模样,给人以清新感。
- 乔木幽人宅: 表达幽静的居所,体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写入丹青好标格: 表示画作的美丽,强调艺术的高雅。
- 想象林泉高致: 诗人想象清高的生活境界。
- 历历南园几裙屐: 细致描绘南园中的女子,增添了生活气息。
- 感今昔: 表现对过去与现在的感慨。
- 乡关暮云隔: 以云雾象征思乡之情。
- 待游赏,杳飞翮: 期待游赏,但已失去往日的自由。
- 痛河山尽带伤心色: 对国家的忧虑与思考。
- 词客重来: 诗人自述重游之事。
- 抗风轩畔: 描绘风中的情景。
- 可有沙鸥能识: 询问是否还有鸟类能理解自己的情感,表达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 “乡关暮云隔”用云雾比喻思乡之情的遥远。
- 拟人: “沙鸥能识”使沙鸥具有人性,表达孤独感。
- 对仗: 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了对仗的美感,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主题围绕着对自然的赞美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在历史变迁中的无奈与忧伤,以及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秋峦: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 乔木: 表达了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 丹青: 代表艺术与美的追求。
- 裙屐: 体现了生活的细腻与优雅。
- 沙鸥: 象征着游子与孤独,表达了对心灵归属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秋峦”代表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乡关暮云隔”中的“暮云”主要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思乡之情
- C. 富贵
- D. 忍耐
-
诗人表现出对国家的什么情感?
- A. 自豪
- B. 痛惜
- C. 漠然
- D. 期待
答案:
- C. 秋天
- B. 思乡之情
- B. 痛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诗人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亲人的关切,然而其情感更为沉重,侧重于对战争带来的离散。而叶恭绰则更多地通过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叶恭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