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白兆山寺》
时间: 2025-01-04 12:45: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地枕层岑面势斜,蔽亏原隰在烟霞。璇题衒目三休阁,宝树沿云四照花。结社高风思惠远,忘言真理寄毗邪。铜莲漏永螟风细,不觉西陂转若华。
白话文翻译
地势斜倚着层层山峰,原野和湿地被烟霞遮蔽。华丽的阁楼耀眼夺目,宝树沿着云彩绽放四照花。怀念高洁的结社风气,将深奥的真理寄托于无言之中。铜制的莲花漏滴水声悠长,微风轻拂,不知不觉中西陂的景色已变换如华。
注释
- 地枕层岑:地势斜倚着层层山峰。
- 蔽亏原隰:原野和湿地被遮蔽。
- 璇题衒目:华丽的阁楼耀眼夺目。
- 三休阁:指阁楼高耸,需多次休息才能到达。
- 宝树沿云:宝树沿着云彩。
- 四照花:四处绽放的花朵。
- 结社高风:怀念高洁的结社风气。
- 思惠远:思念远方的恩惠。
- 忘言真理:深奥的真理寄托于无言之中。
- 寄毗邪:寄托于无言之中。
- 铜莲漏永:铜制的莲花漏滴水声悠长。
- 螟风细:微风轻拂。
- 不觉西陂转若华:不知不觉中西陂的景色已变换如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兄宋庠并称“二宋”。其诗文风格清新,尤工于诗,有《宋景文集》传世。
创作背景:此诗描绘了游历白兆山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高洁风气的怀念和对深奥真理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游历白兆山寺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高洁风气和深奥真理的向往。首联“地枕层岑面势斜,蔽亏原隰在烟霞”描绘了山寺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给人以宏伟壮丽之感。颔联“璇题衒目三休阁,宝树沿云四照花”则通过华丽的阁楼和宝树的描绘,展现了山寺的富丽堂皇。颈联“结社高风思惠远,忘言真理寄毗邪”表达了诗人对高洁风气的怀念和对深奥真理的追求,情感深沉。尾联“铜莲漏永螟风细,不觉西陂转若华”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景色的变换,给人以悠远之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地枕层岑面势斜:地势斜倚着层层山峰,形象地描绘了山寺的地理位置。
- 蔽亏原隰在烟霞:原野和湿地被烟霞遮蔽,营造了一种朦胧的美感。
- 璇题衒目三休阁:华丽的阁楼耀眼夺目,展现了山寺的富丽堂皇。
- 宝树沿云四照花:宝树沿着云彩绽放四照花,形象地描绘了山寺的自然景色。
- 结社高风思惠远:怀念高洁的结社风气,表达了对高洁风气的向往。
- 忘言真理寄毗邪:将深奥的真理寄托于无言之中,表达了对深奥真理的追求。
- 铜莲漏永螟风细:铜制的莲花漏滴水声悠长,微风轻拂,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 不觉西陂转若华:不知不觉中西陂的景色已变换如华,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景色的变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璇题衒目”比喻华丽的阁楼耀眼夺目。
- 拟人:如“宝树沿云”拟人化地描绘了宝树沿着云彩。
- 对仗:如“结社高风思惠远,忘言真理寄毗邪”对仗工整,表达了深刻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白兆山寺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高洁风气和深奥真理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深奥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层岑:层层山峰,象征着宏伟壮丽。
- 烟霞:朦胧的美感,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 璇题:华丽的阁楼,象征着富丽堂皇。
- 宝树:宝树沿着云彩,象征着自然的美好。
- 铜莲漏:铜制的莲花漏,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螟风:微风轻拂,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璇题衒目三休阁”中的“璇题”指的是什么? A. 华丽的阁楼 B. 宝树 C. 烟霞 D. 铜莲漏
-
诗中“结社高风思惠远”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高洁风气的怀念 B. 对深奥真理的追求 C. 对自然景色的喜爱 D. 对时间的流逝的感慨
-
诗中“不觉西陂转若华”中的“西陂”指的是什么? A. 山峰 B. 原野 C. 湿地 D. 景色
答案:
- A
- A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高洁风气和深奥真理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宋祁《游白兆山寺》与苏轼《题西林壁》: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高洁风气和深奥真理的向往,但宋祁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加注重对内心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景文集》:宋祁的诗文集,收录了其众多诗作。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收录了众多古代诗歌的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古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