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朝士使虏》
时间: 2025-01-01 14:05: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朝士使虏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又见皇举赋北征,
謪仙俊气似秋鹰。
诗成紫寒三更月,
马渡黄河十丈冰。
赵北燕南有人否,
禽胡归汉竟谁曾。
天家社稷英灵在,
佳气时时起五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再次看到皇上号召北伐,流放的仙人般的英俊气质就像秋天的苍鹰。诗作完成时,紫色的寒月高挂在三更,马儿渡过黄河,已是十丈厚的冰封。赵北和燕南是否还有人呢?捕获胡人归汉的事,究竟有谁做过?天子和社稷的英灵依然存在,瑞气时常从五陵升起。
注释:
- 皇举:指皇帝的号召或命令。
- 赋北征:赋予北方的征战。
- 謪仙:流放的仙人,形容出众的人才。
- 紫寒:指寒冷的紫色月光。
- 十丈冰:形容黄河结冰的厚度,极为坚固。
- 赵北燕南:古地名,指北方和南方的地域。
- 禽胡:捕获胡人,指对敌人的战斗行为。
- 社稷:指国家和人民,象征国家的安危。
- 五陵:指古代帝王陵墓的地方。
典故解析:
- 北征:指历史上中国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征讨,多与汉代的对匈奴行动有关。
- 秋鹰:象征着英俊的志士和高远的志向,常被用来比喻出众的人才。
-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着国家的命运和壮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杰出的诗人,主要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北方民族骚扰的时期,诗人借用历史情境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以及对英才流失的惋惜。
诗歌鉴赏:
《送朝士使虏》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杨万里在诗中通过对北征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英雄豪杰的向往。诗的开篇即以“又见皇举赋北征”点题,展现了国家对外征伐的决心。而“謪仙俊气似秋鹰”则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那些志士仁人的气概,展示了对他们的崇敬。
接下来的“诗成紫寒三更月,马渡黄河十丈冰”,则将时间和空间交织在一起,描绘了一幅冷峻的北国冬景,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冰封的黄河象征着艰难的征途,也暗示了北征的不易与险阻。诗中最后两句提到的“天家社稷英灵在,佳气时时起五陵”,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渴望和对历史英雄的思念,展现出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
整体而言,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又见皇举赋北征:再次看到皇帝号召大军北上征战。
- 謪仙俊气似秋鹰:流放的英才气质如同秋天的苍鹰般英俊。
- 诗成紫寒三更月:深夜的寒月映衬着诗成之时的清冷。
- 马渡黄河十丈冰:马儿在十丈厚的冰上渡过黄河,形象的描绘出严酷环境。
- 赵北燕南有人否:北方的赵国与南方的燕国,还有人存在吗?
- 禽胡归汉竟谁曾:捕捉胡人归汉的英雄事迹,究竟有谁做过?
- 天家社稷英灵在:国家社稷的英灵仍在,象征着国家的安定。
- 佳气时时起五陵:瑞气时常从五陵升起,预示着美好的未来。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流放的才子比作秋鹰,形象生动。
- 对仗:如“诗成紫寒”和“马渡黄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写北征的严酷环境与对英才的惋惜,表达了深厚的爱国情怀与对历史英雄的追思,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安稳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 秋鹰:象征着志士仁人的高远志向和出众才华。
- 黄河:象征着国家的命运与历史的沧桑。
- 五陵:古代帝王的陵墓,象征历史的积淀与对英灵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皇举”指的是什么?
A. 皇帝的号召
B. 皇帝的诏书
C. 皇帝的战争
D. 皇帝的任命 -
“黄河十丈冰”是在描绘什么?
A. 冬天的冰冻河面
B. 夏天的河水
C. 春天的融雪
D. 秋天的落叶 -
诗中提到的“佳气”代表什么?
A. 祥瑞的气象
B. 美好的情感
C. 英雄的气质
D. 国家安定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和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杨万里的《送朝士使虏》更加注重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与对英才的追忆。
- 杜甫的《春望》则在对国家忧虑的基础上,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悲愤和无奈。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这些书籍中包含了丰富的古诗词资源,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