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丑上元后晚望
作者: 杨万里
雪里睛偏好,寒余暖尚轻。
山烟春自起,野烧暮方明。
又是元宵过,端令病骨惊。
遣愁聊觅句,得句却愁生。
白话文翻译:
在雪中,晴天是难得的好天气,寒冷的余温依旧轻盈。山间的烟雾自然而然地升起,田野的烧烤在傍晚时分才显得明亮。元宵节又已过去,难免让我这病弱的身体感到惊讶。为了驱散忧愁,我试图寻找几句诗句,结果却是写下的诗句又引发了新的愁绪。
注释:
- 偏好:偏爱,尤其是指晴天。
- 寒余暖尚轻:寒冷的余温尚且轻盈,形容天气的变化。
- 山烟春自起:指春天的烟雾自然升起。
- 野烧:指田野的烧烤,傍晚的光亮。
- 元宵: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 病骨惊:病弱的身体感到惊讶,形容身体的无力。
- 遣愁:遣散忧愁,消解忧愁的意思。
- 聊觅句:姑且寻找几句诗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阮溪,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作品清新自然,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元宵节后,反映了诗人在节日过后的感受。元宵节作为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和欢乐,而过后的空虚感则让人感到失落与忧愁,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变化,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已丑上元后晚望》是一首通过景物描写反映内心情感的诗作。诗中,杨万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后晴天的美丽景象,展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敏感。通过“雪里睛偏好,寒余暖尚轻”的描写,诗人传达出晴天的珍贵与温暖的渐近,似乎在告诉人们春天的希望正在悄然来临。然而,随着元宵节的过去,诗人的心情却由喜转忧,表现出一种对节日过后空虚感的深刻思考。
诗人在描写自然的同时,也揭示了内心的愁苦与孤独。他试图通过写诗来消解这种愁苦,但“得句却愁生”的结尾则暗示了创作的无奈与痛苦,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生活的思考。这种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更加深邃,展现了杨万里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里睛偏好:在雪中,晴天的天气是多么的令人喜欢。
- 寒余暖尚轻:虽然寒冷的气息依然存在,但温暖的感觉也逐渐显现。
- 山烟春自起:春天的烟雾在山中自然而然地升起,暗示春天的到来。
- 野烧暮方明:田野的烧烤火光在傍晚时分显得更加明亮。
- 又是元宵过:元宵节又过去了,暗示节日的结束。
- 端令病骨惊:这让诗人的病弱身体感到惊讶与不适。
- 遣愁聊觅句:为了驱散忧愁,诗人试图寻找几句诗句。
- 得句却愁生:结果写下的诗句反而引发了新的愁绪。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比喻内心的情感波动。
- 对仗:如“雪里睛偏好,寒余暖尚轻”,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使得诗句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变化,反映了节日后的孤独与失落,以及创作过程中的无奈。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揭示了生活中的美好与苦涩,表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寒冷与纯洁,暗示着冬天的孤寂。
- 晴:象征希望与温暖,代表着春天的即将到来。
- 山烟: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春天的气息。
- 野烧:象征着生活的点滴与温暖的回忆。
- 元宵:象征着团圆与节日的欢乐,反映了时光的流逝与节日的结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寒余暖尚轻”表达了怎样的天气变化? A. 寒冷的天气
B. 暖和的天气
C. 温暖与寒冷交替
D. 雪后的晴天 -
诗人写诗的动机是什么? A. 为了消遣时间
B. 为了表达内心的愁苦
C. 为了展现自然的美
D. 为了庆祝节日 -
“得句却愁生”中“愁”指的是什么? A. 对节日的怀念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创作的热情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已丑上元后晚望》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但杨万里的作品更侧重于节日后的孤独与愁苦,而白居易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的哀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万里诗全集》
- 《宋代诗词赏析》
- 《古诗词鉴赏指南》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已丑上元后晚望》这首诗的意境及其深刻的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