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犀落尽有感二首》

时间: 2025-01-16 22:20:56

姮娥收去广寒秋,太息花中无此流。

花品已高香更绝,却缘韵胜得清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犀落尽有感二首
作者: 杨万里

姮娥收去广寒秋,
太息花中无此流。
花品已高香更绝,
却缘韵胜得清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木犀花凋谢的感慨。诗中提到“姮娥”收走了秋天的美丽,这使得花中再无此种香气流动。虽然木犀花的品格已经高洁,但它的香气依旧无与伦比,只因其韵味胜过了清愁,令人感到无奈。

注释

  • 姮娥:即嫦娥,月宫中的女神,寓意遥远而美好的事物。
  • 广寒秋:指广寒宫,寓意秋天的清冷。
  • 太息:深深叹息,表示忧伤。
  • 花品:花的品格、品位。
  • :指花香的韵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以擅长写景抒情的诗歌而闻名,作品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经历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惋惜。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木犀落尽有感二首》通过对木犀花的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姮娥收去广寒秋”的意象,暗示着美好事物的逝去,给人以深深的惆怅。木犀花的香气虽然高洁,但在时光的流逝中显得尤为珍贵,花品的高尚与愁苦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人在欣赏木犀花的同时,流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这种情感在诗的最后一句“却缘韵胜得清愁”中达到了高潮,表达了即使美好的事物消逝,仍然会在心中留存一丝清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姮娥收去广寒秋:月宫的嫦娥收回了秋天的光辉,表现出一种空灵的意境。
  2. 太息花中无此流:叹息花中再无这种美好的流光,表达了对失去的惋惜。
  3. 花品已高香更绝:木犀花的品格已经高尚,它的香气依然绝伦。
  4. 却缘韵胜得清愁:然而它的韵味胜过了内心的清愁,表明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将“姮娥”描绘成收走秋天的存在,赋予其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诗句中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用花香比喻人生的美好,突出其珍贵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犀花:象征着纯洁与高尚。
  • 姮娥:代表着美好与遥远的理想。
  • 清愁:象征着内心的忧郁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姮娥”指的是哪个神话人物? A.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B. 月宫中的嫦娥
    C. 地藏菩萨

  2. 诗中表现了作者对什么的感慨? A. 自然的美好
    B. 时光的流逝
    C. 生活的艰辛

  3. “花品已高香更绝”中的“花品”指的是什么? A. 花的香气
    B. 花的高贵品质
    C. 花的颜色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对比,两者均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无奈,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刻,而杨万里则侧重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诗词大会》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