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地看山山绝低,上楼山色逐层奇。不知山与楼争长?为复楼随山却移?
白话文翻译:
在平地上看山,山显得特别低矮;登上楼顶,看到的山色层次分明、奇特无比。难道是山和楼在争高低吗?又为何楼总是随着山而移动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绝低:非常低。
- 逐层:层层递进,逐渐变化。
- 争长:争高,争夺高度。
- 复:又,表示事情的重复或继续。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可以理解为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热爱与哲理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宋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尤其以“咏物”诗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杨万里游览王国华的环秀楼时,目睹自然景色,激发了诗人的思考与创作冲动。此时正值南宋时期,诗人多游历名山大川,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寄题王国华环秀楼二首》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与思考。诗的第一句“平地看山山绝低”直接引入了主题,表现出在平地所见的山显得低矮,暗含了视角的限制。接着“上楼山色逐层奇”通过对比,展现了山在高处的壮丽与层次感。在这里,诗人通过登高而望,展示了不同视角下的美,体现了自然景色的多样性。
“难道是山和楼在争长?”这一句引发了对自然与人造建筑关系的思考,诗人似乎在探讨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互动。而“为复楼随山却移?”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表达了楼与山之间的相对关系,楼似乎在向山学习,高低的变化也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适应。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反思,语言简洁而意蕴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地看山山绝低:在平地上看山,山显得很低,表现了视角的局限性。
- 上楼山色逐层奇:登上楼后,看到的山色变化多端,展现了不同的美感。
- 不知山与楼争长:自然与人造建筑之间是否存在竞争关系,发问引起思考。
- 为复楼随山却移:楼的高度似乎受到山的影响,表达了人与自然的互动。
修辞手法:
- 对比:平地与楼上、低矮与奇特的对比,突出了视角的变化。
- 拟人:山与楼之间的“争长”,使自然和建筑具有人情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探索了视角的变化对景观理解的影响,揭示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归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代表自然的雄伟与永恒。
- 楼:象征人类的创造与追求。
- 色:体现了自然景观的丰富多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平地看山山绝低”中,“绝”字的意思是: A. 完全 B. 稍微 C. 低矮 D. 高耸
-
诗中的“楼”与“山”争长,这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建筑与自然的对立 B. 人类对自然的敬畏 C. 自然的永恒与变化 D. 以上都不是
-
诗的整体情感基调是: A. 愤怒 B. 迷茫 C. 赞美与思考 D. 悲伤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描绘自然与人的和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展现了山水之美。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寄题王国华环秀楼二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但杨万里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王维则更多地体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