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患吟》

时间: 2025-01-17 10:10:00

仆奴凌主人,夷狄犯中国。

自古知不平,无由能绝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思患吟 仆奴凌主人,夷狄犯中国。 自古知不平,无由能绝得。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仆人和奴隶欺凌主人,外族侵犯中原。自古以来就知道这些不公平的事情,但无法完全杜绝。

注释:

  • 仆奴:指仆人和奴隶。
  • 凌:欺凌,侵犯。
  • 夷狄:古代对边远地区民族的泛称,这里指外族。
  • 中国:指中原地区。
  • 不平:不公平的事情。
  • 无由:没有办法。
  • 绝得:完全杜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以理学思想为背景,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外患的深刻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存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作者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刻,通过两个具体的例子——仆奴欺凌主人和夷狄侵犯中国,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国家的危机。诗中的“自古知不平”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这些问题的长期认识和无奈,而“无由能绝得”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些问题的难以解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体现了邵雍作为理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刻洞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仆奴凌主人”:这句话通过仆奴欺凌主人的形象,揭示了社会内部的阶级矛盾和不公。
  2. “夷狄犯中国”:这句话通过外族侵犯中原的形象,揭示了国家的民族矛盾和危机。
  3. “自古知不平”: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些问题的长期认识和关注。
  4. “无由能绝得”:这句话强调了这些问题的难以解决,体现了作者的无奈和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仆奴凌主人”和“夷狄犯中国”两个比喻,形象地揭示了社会和国家的矛盾。
  • 对仗:诗中的“仆奴凌主人”和“夷狄犯中国”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社会不公和民族矛盾的深刻忧虑和无奈。作者通过具体的例子,揭示了这些问题的普遍性和难以解决性,体现了作为理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刻洞察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仆奴:象征社会内部的阶级矛盾。
  • 夷狄:象征国家的民族矛盾。
  • 中国:象征中原地区,国家的核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苏轼 B. 邵雍 C. 王安石 D. 欧阳修
  2. 诗中的“夷狄”指的是: A. 中原地区 B. 外族 C. 仆人 D. 奴隶
  3. 诗中的“无由能绝得”表达了作者的: A. 乐观 B. 无奈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观书有感》(邵雍):另一首反映社会问题的诗作。
  • 《赤壁赋》(苏轼):通过历史事件反映民族矛盾。

诗词对比:

  • 《赤壁赋》(苏轼)与《思患吟》(邵雍):两者都反映了民族矛盾,但苏轼的作品更多地通过历史事件来表达,而邵雍的作品则更侧重于社会内部的阶级矛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钱钟书):详细解读宋代诗歌。
  • 《邵雍集》:收录邵雍的诗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