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日雪後晚过天汉桥堤上行》

时间: 2024-09-19 21:30:05

堤上残风雪,桥边盛酒楼。

据鞍衰意尽,倚槛艳歌留。

海月开金监,河冰卧玉碗。

当年洛阳醉,偏忆董糟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三日雪後晚过天汉桥堤上行
作者: 梅尧臣

堤上残风雪,桥边盛酒楼。
据鞍衰意尽,倚槛艳歌留。
海月开金监,河冰卧玉碗。
当年洛阳醉,偏忆董糟丘。

白话文翻译:

在堤岸上,残留的风雪依旧,桥边的酒楼热闹非凡。
我靠在马鞍上,心情已然消沉,倚靠栏杆,听着美妙的歌声。
海面上的月亮似金子般明亮,河里的冰层如玉碗般平滑。
往年在洛阳的醉酒时光,偏偏让我想起了董糟丘。

注释:

  • 残风雪:指雪后的冷风和残存的雪迹。
  • 盛酒楼:酒楼热闹繁华,意指饮酒作乐的环境。
  • 据鞍:指靠在马鞍上,表达一种无奈的心情。
  • 艳歌:美丽动听的歌曲。
  • 海月:指海面上的月光。
  • 金监:比喻明亮的月光如金子般耀眼。
  • 河冰:冰在河面上,形容其洁白如玉。
  • 董糟丘:指的是著名的饮酒作乐的地方,表达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圣俞,号惭庵,宋代诗人,出身于士族,仕途坎坷。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以描写山水和咏史见长。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雪后,表现了作者在冬日景色中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忆。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十三日雪後晚过天汉桥堤上行》是一首将景与情融合的优秀作品。诗的开篇以“堤上残风雪”引入,描绘出冬日苍凉的景象,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雪的覆盖下。接着,诗人转向桥边的酒楼,热闹的氛围与前面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和动态感。

“据鞍衰意尽,倚槛艳歌留”一句,诗人以马鞍与栏杆作为依靠,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孤独的情感。尽管周围的歌声动听,内心的失落却难以掩盖,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海月开金监,河冰卧玉碗”则描绘了夜晚的美丽景象,月光和河冰的比喻使得意境更加精致,展现出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交融。最后一句“当年洛阳醉,偏忆董糟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董糟丘是一个饮酒作乐的象征,诗人通过回忆往昔,抒发了对当下生活的无奈与失落。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梅尧臣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堤上残风雪:描绘了冬日的寒冷,暗示了孤寂的心情。
  2. 桥边盛酒楼:尽管环境寒冷,人间却仍有温暖与欢聚的场所。
  3. 据鞍衰意尽: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疲惫和失落。
  4. 倚槛艳歌留:听着动人的歌声,却无法抚慰内心的伤感。
  5. 海月开金监:美丽的月光照耀着海面,象征着希望与光明。
  6. 河冰卧玉碗:冰面洁白如玉,展现了自然的美丽。
  7. 当年洛阳醉:回忆往昔的欢乐时光,感慨时光流逝。
  8. 偏忆董糟丘:对饮酒作乐之地的怀念,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海月开金监”,将月光比作金色,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对仗:如“海月”与“河冰”,形成了和谐的对称结构。
  • 意象交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使得情感更加丰富。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表现了人在面对现实的孤独时,内心的渴望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风雪:象征着冷漠与孤独。
  2. 酒楼:代表人间的温暖与欢聚。
  3. 月光:象征希望与美好。
  4. 冰河:象征着纯洁与宁静。
  5. 董糟丘:象征着欢乐与放纵的过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盛酒楼”指的是?

    • A. 饮酒作乐的场所
    • B. 寒冷的地方
    • C. 书院
    • D. 花园
  2. “海月开金监”中的“金监”指的是?

    • A. 监视
    • B. 明亮的月光
    • C. 一个地方
    • D. 一种金属
  3. 诗人回忆的地方是?

    • A. 洛阳
    • B. 杭州
    • C. 成都
    • D. 北京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梅尧臣 vs. 杜甫:两者均有对往昔的怀念,但梅尧臣更侧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与历史的沉重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集》
  •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