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志十首》
时间: 2025-01-17 09:46: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耄志十首》
作者:刘克庄
善和坊里早多病,
翰墨场中竟策勋。
径以文辞擢臣向,
俄而科第与刘蕡。
止方好问经疑义,
予不能通史阙文。
拈起祈招犹未识,
安知五典与三坟。
白话文翻译
在善和坊里我早已多病,
在翰墨的场所中竟然获得了荣誉。
凭借文辞被提拔到朝廷,
不久后就和刘蕡一起考中了科第。
我本来喜欢询问经典的疑义,
但我却无法通读历史的缺文。
提起《祈招》我仍然不懂,
又何以知道“五典”和“三坟”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善和坊:指的是一个地方名,可能是诗人居住或活动的地方。
- 多病:身体虚弱,生病的状态。
- 翰墨场:指的是书法和文人聚集的地方,也可引申为文化氛围浓厚的场所。
- 策勋:获得荣誉或提拔。
- 科第:科举考试的名次。
- 刘蕡:刘蕡是指北宋的著名进士,象征成功的学者。
- 经疑义:对经典中疑惑之处的探讨。
- 通史阙文:指对历史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相关文献。
- 五典与三坟:五典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三坟指的是《山海经》《左传》《大元大一统志》等古籍。
典故解析:
- 刘蕡:历史上著名的学者,常用作考试成功的象征。
- 三坟:古籍中的典籍,代表了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仲甫,号湘江,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清新见长,尤其擅长律诗和绝句。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社会的思考,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独立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刘克庄晚年,反映了他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尤其是对文化和学术的追求与困惑。时代背景是宋代的科举制度盛行,许多文人通过科举获得功名,但也常常感受到文化的局限和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耄志十首》通过对自身经历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文人在面对病痛、荣誉与文化困惑时的复杂心情。诗的开头便以“善和坊里早多病”点出了作者身体的羸弱,这种身体上的不适与内心的志向形成鲜明对比。接着,他在“翰墨场中竟策勋”中透露出通过文学获得荣誉的喜悦,但这种喜悦又被“径以文辞擢臣向”的现实所冲淡,似乎是在对文人仕途的反思。
“止方好问经疑义,予不能通史阙文”表现了作者对经典文化的向往和对自身学识的自嘲,显露出一种对文化传承的无奈。尽管他在科举中获得了成功,但对文化的渴望与对知识的不足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现出深刻的自我反思。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对古典文化的敬仰和对自身局限的认知。刘克庄通过这一首诗,传递出一个文人内心的挣扎与思考,令人感受到他对学术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善和坊里早多病:诗人自述健康状况不佳,体现出对生命的感慨。
- 翰墨场中竟策勋:在书法文化的环境中获得了荣誉,反映出文人对文采的追求。
- 径以文辞擢臣向:通过文学才能被提拔,展现出文人不懈努力的形象。
- 俄而科第与刘蕡:短时间内与著名学者刘蕡同获科举,显示出个人成就。
- 止方好问经疑义:诗人对经典的热爱,表现出对学问的追求。
- 予不能通史阙文:自谦不能全面理解历史,显露出谦逊的态度。
- 拈起祈招犹未识:提及古典经典《祈招》,表示对学问的渴求与不解。
- 安知五典与三坟:对古籍的认知不足,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
修辞手法:
- 对比:身体的虚弱与文化追求的强烈形成鲜明对比。
- 自谦:通过自我否定展示出谦逊的性格。
- 象征:以“善和坊”和“翰墨场”象征文化氛围和文人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对古典文化的敬仰与自我能力的反思,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善和坊:象征诗人的生活环境,暗示个人命运的局限。
- 翰墨场:象征文化和文人聚集的场所,表达对文学的热爱。
- 五典与三坟:象征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反映诗人对传统的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刘克庄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刘蕡”是哪个领域的著名人物?
- A. 画家
- B. 诗人
- C. 进士
-
诗中“善和坊里早多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生活的满足
- B. 身体的虚弱与对生命的感慨
-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B. 宋代
- C. 进士
- B. 身体的虚弱与对生命的感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苏轼的《赤壁赋》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陆游:两位诗人均反映了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刘克庄关注个人的文化追求与现实的无奈,陆游则更多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苏轼的《赤壁赋》也探讨了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语言优美,情感深邃,值得比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人全集》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与人生:刘克庄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