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村午坐》
时间: 2025-01-04 08:12: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范村午坐
好风入修篁,槁叶舞而堕。
断续一蛩吟,高下双蝶过。
冻樾午阴圆,静极成痴坐。
老便几杖供,慵废诵弦课。
蒲团软易暖,因来百骸惰。
四傍无人声,谁惊短梦破。
白话文翻译
一阵好风吹入竹林,干枯的竹叶随风舞动飘落。
偶尔听到一只蟋蟀在吟唱,几只双飞的蝴蝶掠过。
冻僵的树荫在午后显得圆满,静得让人入迷而忘却。
年纪大了,几根拐杖支撑着我,懒散得连课文都不想背。
蒲团柔软又温暖,我因此在这里懒懒地坐着。
周围没有一点人声,谁来打扰我的短暂梦境?
注释
字词注释
- 修篁:修长的竹子。
- 槁叶:枯萎的叶子。
- 蛩吟:蟋蟀的鸣叫。
- 樾:树荫。
- 百骸:全身,形容身体的每一个部分。
- 慵废:懒散而无所事事。
- 蒲团:一种用蒲草编成的坐垫。
典故解析
“高下双蝶过”可以联想到古人对蝴蝶的美好象征,寓意轻灵与自由;“短梦破”则可以理解为对宁静时光的珍惜,打破这种宁静的或许是生活的琐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梅溪,江苏常熟人,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范村午坐》创作于范成大晚年,反映了他在乡村静坐时的闲适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一时期,社会动荡,诗人渴望逃避纷扰,享受一份内心的平静。
诗歌鉴赏
《范村午坐》是一首极具田园气息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描述的午后风景,风吹竹林、蟋蟀鸣叫、双蝶翩翩,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
从内容上看,整首诗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作者对周围环境的描绘不仅在视觉上令人愉悦,也在听觉上给人以享受。尤其是“谁惊短梦破”,这句表明了诗人对安静生活的珍惜与向往,他希望在这个宁静的午后,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安宁。
诗中还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随着年岁的增长,诗人感受到身体的疲惫与精神的懒散,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种对自然的沉醉与对自我的反思,形成了诗歌的深层主题,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景的描绘,更是对生命状态的深刻探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好风入修篁”:温暖的风吹入竹林,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 “槁叶舞而堕”:枯叶在风中飞舞,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自然的无常。
- “断续一蛩吟”:蟋蟀的声音此起彼伏,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高下双蝶过”:蝴蝶的飞舞使得画面更加灵动,象征自由。
- “冻樾午阴圆”:树荫在午后显得饱满而温和,营造出安静的环境。
- “静极成痴坐”:静到极致,让人忘却时间与烦恼。
- “老便几杖供”:年纪大的诗人靠着拐杖,体现出对岁月的感慨。
- “慵废诵弦课”:懒散到连书本也不想翻阅,表现出一种无所事事的生活态度。
- “蒲团软易暖”:柔软的蒲团提供了舒适的坐感。
- “因来百骸惰”:全身的疲惫与懒惰,反映了老年人的无力感。
- “四傍无人声”:周围的宁静,给人一种孤独却舒适的感觉。
- “谁惊短梦破”:在这份宁静中,打扰自己的只有偶尔的梦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好风”来形容自然的清新气息。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类的情感,如“槁叶舞而堕”。
- 对仗:如“高下双蝶过”,使得语言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诗中流露出一种对宁静的珍惜和对自我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林:象征着幽静和清新。
- 蟋蟀:代表自然的声音,增加生活的情趣。
- 蝴蝶:象征自由和美好。
- 蒲团:象征舒适与放松。
- 无声的环境:象征内心的宁静。
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诗歌的外在形象,也蕴含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好风入修篁”中的“修篁”指的是什么? A) 竹林
B) 花园
C) 山川 -
诗人通过什么声音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A) 鸟叫
B) 蟋蟀的吟唱
C) 风声 -
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描绘给人什么感觉? A) 喧闹
B) 宁静
C) 恐惧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诗作:同样表达田园生活的闲适与自然之美。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水田园的宁静与和谐。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与人生,但李白更显豪放,而范成大的诗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平和与闲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田园诗选》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范村午坐》,并体会到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