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村田乐府十首 其六 烧火盆行》
时间: 2025-01-19 14:07:21意思解释
腊月村田乐府十首 其六 烧火盆行
原文展示:
春前五日初更后,排门然火如晴昼。
大家薪乾胜豆䕸,小家带叶烧生柴。
青烟满城天半白,栖鸟惊啼飞格磔。
儿孙围坐犬鸡忙,邻曲欢笑遥相望。
黄宫气应才两月,岁阴犹骄风栗烈。
将迎阳艳作好春,政要火盆生煖热。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到来前的五天,刚过午夜时分,家门口的火焰燃烧得如同白昼一般。
大家庭用的柴火比豆荚还要干,小家庭则用树叶来烧火。
青烟弥漫整个城镇,天空呈现出一片淡淡的白色,栖息的鸟儿受到惊吓,飞得四处乱撞。
儿孙们围坐在一起,狗和鸡也在忙碌,邻里之间的欢笑声遥遥相望。
气温应该才刚过两个月,冬天的寒气依旧骄傲地肆虐着。
我们将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火盆的温暖是我们生活的必需。
注释:
- 腊月:农历十二月,古时为祭祀的重要月份。
- 薪乾:干燥的柴火,形容火旺。
- 豆䕸:豆荚,指容易燃烧的物品。
- 青烟:燃烧时产生的烟雾。
- 栖鸟:栖息的鸟。
- 黄宫气:指时令气候,黄宫指的是冬天的气候。
- 政要:重要的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长,号石湖,江苏常熟人,南宋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诗歌继承了前代的传统,同时也融入了个人的生活体验和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烧火盆行》写于腊月,正值冬季,诗中描绘了冬日家庭围坐于火盆旁的温暖场景,体现了人们在寒冷的季节中对温暖的渴望与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家庭生活。
诗歌鉴赏:
《烧火盆行》通过生动的日常场景描绘,展现了冬日家庭的温暖与欢乐。诗中的火盆象征着温暖和团聚,是人们在寒冷冬季中依赖的生活必需品。作者通过对火焰的描绘,表现出一派兴旺的气象,火焰如同白昼,象征着家中的温暖和安宁。
整首诗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青烟满城”、“儿孙围坐”、“邻曲欢笑”,这些描写不仅体现了家庭的和乐融融,也折射出邻里之间的和谐关系。诗中“岁阴犹骄风栗烈”,则是对寒冬的生动描绘,表现出人们在严寒中对春天的向往。
在语言上,范成大善于运用对仗和音韵的和谐,使得整首诗在朗读时流畅悦耳,富有音乐感。同时,诗的情感基调温暖而乐观,展现了人们在冬日困境中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温暖生活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前五日初更后:指农历腊月最后几天,正值春节前夕。
- 排门然火如晴昼:家门口的火焰燃烧得像白昼一样明亮。
- 大家薪乾胜豆䕸:描绘家庭用柴火,强调柴火的干燥和旺盛。
- 小家带叶烧生柴:小家庭则用树叶等轻便的材料来取暖。
- 青烟满城天半白:青烟弥漫在城市上空,给天空染上一层淡白色。
- 栖鸟惊啼飞格磔:鸟儿因青烟而惊飞,形成生动的画面。
- 儿孙围坐犬鸡忙:儿孙们围坐在火盆旁,一片热闹的景象。
- 邻曲欢笑遥相望:邻里之间的欢声笑语传递着温暖与和谐。
- 黄宫气应才两月:冬天的寒气仍然肆虐,气候依旧严寒。
- 岁阴犹骄风栗烈:说明冬季的寒冷依旧让人感到不适。
- 将迎阳艳作好春:人们期待着春天的到来,阳光明媚的日子即将来临。
- 政要火盆生煖热:火盆的温暖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火焰比作白昼,增强了火焰的明亮感。
- 拟人:鸟儿因青烟而惊飞,生动地表现了环境的影响。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使节奏感更强,增加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冬日家庭生活的温暖与团聚展开,表达了人们对温暖生活的珍惜和对春天的期待。通过对比寒冷与温暖,展现了生活中的希望和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火盆:象征温暖和团聚,代表人们在寒冷冬季中对温暖的渴望。
- 青烟:代表着生活的气息和忙碌,也象征着人们的情感交流。
- 儿孙:象征家庭的繁荣和未来的希望。
- 邻曲:代表社会的和谐与友好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烧火盆”象征着什么? A. 寒冷
B. 温暖
C. 春天
D. 夕阳 -
“青烟满城天半白”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 A. 春天的阳光
B. 冬天的寒冷
C. 烧火的情景
D. 秋天的落叶 -
作者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冬日生活的感受? A. 火焰与青烟
B. 月亮与星星
C. 花草与树木
D. 海洋与天空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冬夜读书示子聿》:郑燮的作品,描绘了冬日夜晚读书的情景,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虽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冬日的思乡情感。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范成大的作品更侧重于家庭生活的温暖与团聚,而杜甫则是在国家动荡中对春天的感慨,两者虽皆描绘春天的期待,但情感基调却截然不同。
参考资料:
- 范成大诗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