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间万事若磨持,丛入枯荣利害机。 祇有一般无对处,都如天地未分时。
白话文翻译:
人生中的所有事情,就像磨盘上的谷物,经历着不断的磨砺和变化。 这些事情都涉及到了兴衰成败、利害得失的关键。 但有一种状态是无法与之相比的,那就是宇宙天地尚未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
注释:
- 磨持:比喻人生的磨砺和变化。
- 丛入:聚集、涉及。
- 枯荣:兴衰、生死。
- 利害机:关键、转折点。
- 祇有:只有。
- 一般:一种状态。
- 无对处:无法与之相比。
- 天地未分时:指宇宙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哲理,富有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邵雍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以自然景象寄托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邵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他认为人生如同磨盘上的谷物,经历着不断的磨砺和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涉及到了兴衰成败、利害得失的关键。然而,他认为有一种状态是无法与之相比的,那就是宇宙天地尚未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这种状态超越了人间的所有变化和纷扰。
诗歌鉴赏:
邵雍的这首《无事吟》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诗中,“人间万事若磨持”一句,用磨盘上的谷物比喻人生的磨砺和变化,形象生动。而“丛入枯荣利害机”则进一步指出,这些变化都涉及到了兴衰成败、利害得失的关键,揭示了人生的复杂和多变。最后两句“祇有一般无对处,都如天地未分时”,则提出了一个超越人间的状态,即宇宙天地尚未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这种状态超越了人间的所有变化和纷扰,体现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终极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间万事若磨持:这句诗用磨盘上的谷物比喻人生的磨砺和变化,形象生动。
- 丛入枯荣利害机:这句诗进一步指出,这些变化都涉及到了兴衰成败、利害得失的关键,揭示了人生的复杂和多变。
- 祇有一般无对处:这句诗提出了一个超越人间的状态,即宇宙天地尚未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
- 都如天地未分时: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状态的超越性,即超越了人间的所有变化和纷扰。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用磨盘上的谷物比喻人生的磨砺和变化,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的“枯荣”与“利害”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诗人认为人生如同磨盘上的谷物,经历着不断的磨砺和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涉及到了兴衰成败、利害得失的关键。然而,诗人认为有一种状态是无法与之相比的,那就是宇宙天地尚未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这种状态超越了人间的所有变化和纷扰。
意象分析:
- 磨持:比喻人生的磨砺和变化,形象生动。
- 枯荣:象征兴衰、生死,揭示了人生的复杂和多变。
- 天地未分时:象征宇宙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体现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终极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用什么比喻人生的磨砺和变化? A. 磨盘上的谷物 B. 河流中的水 C. 天空中的云 D. 森林中的树
-
诗中的“枯荣”象征什么? A. 兴衰、生死 B. 利害、得失 C. 喜怒、哀乐 D. 春夏、秋冬
-
诗中的“天地未分时”象征什么? A. 宇宙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 B. 人间的一切变化和纷扰 C. 人生的磨砺和变化 D. 兴衰成败、利害得失的关键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别业》: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 苏轼的《题西林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终极思考。
诗词对比:
- 邵雍的《无事吟》与王维的《终南别业》: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但邵雍的诗更侧重于哲理的表达,而王维的诗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
- 邵雍的《无事吟》与苏轼的《题西林壁》: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终极思考,但邵雍的诗更侧重于哲理的表达,而苏轼的诗则更侧重于对人生和宇宙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是研究邵雍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 《宋诗鉴赏辞典》:对宋代诗歌进行了全面的鉴赏和解析,是研究宋诗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