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逸少池边有一丘,
西山南浦惯曾游。
残年归去终无乐,
闻说章江即泪流。
白话文翻译:
在逸少池边有一座小丘,
我曾经习惯性地在西山南岸游玩。
如今年事已高,回到这里却无乐可言,
听说章江的消息,忍不住泪水流下。
注释:
- 逸少:指王羲之,字逸少,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
- 丘:小山丘,这里指的是逸少池边的小土丘。
- 西山南浦:指的是西山南面河岸,这里指代王安石曾游玩的地方。
- 残年:指年老或晚年。
- 章江:指章江,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王安石的家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倡导变法,主张政治改革与社会进步,诗风清新、简练,兼具政治与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王安石在晚年时对故乡与往事的追忆。诗中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和张仲通忆锺陵二首》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将游览故地的愉悦与年华老去的惆怅交织在一起。首联“逸少池边有一丘”,引入了真实的地理位置,同时暗示了其与王羲之的关联,彰显了历史的厚重感。接下来的“西山南浦惯曾游”,则是对过往游乐时光的怀念,展现了作者年轻时的愉悦与自由。而“残年归去终无乐”,则急转直下,表达了晚年时光的无奈与孤独。最后一句“闻说章江即泪流”更是情感的高潮,章江不仅是故乡的象征,也是情感的寄托,诗人听闻故乡的消息,内心悲伤不已,泪水流淌,突显了对故土的深切眷恋和对往昔岁月的无尽伤感。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展现了王安石对人生、故乡以及逝去青春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提到逸少池,营造出一种宁静的自然氛围,表明这是一个值得怀念的地方。
- 第二句:回忆过去的游玩经历,展现出年轻时的快乐与无忧。
- 第三句:通过“残年”二字,表露出诗人对老年生活的失落感。
- 第四句:通过对故乡的渴望与悲伤,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归去终无乐”与“闻说章江即泪流”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 拟人:通过“泪流”来表现悲伤的情感,使情感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青春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逸少池:象征着文人雅士的情趣与宁静。
- 西山南浦:代表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与过往美好回忆的寄托。
- 章江:故乡的象征,承载着浓厚的乡愁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逸少”指的是谁? a) 王安石
b) 王羲之
c) 苏轼
答案:b) 王羲之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怎样的? a) 喜欢
b) 失落
c) 漠不关心
答案:b) 失落 -
诗中提到的“章江”位于哪个省? a) 湖北
b) 江西
c) 安徽
答案:b) 江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口》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与李白在对故乡情感的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李白在《夜泊牛津口》中也表达了对家的思念,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展现了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