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池上》

时间: 2025-01-01 10:31:14

莲塘带弋林,清吹涤烦襟。

泉咽犹鸣玉,台倾旧筑金。

僵桃虫自蠹,怪石藓交侵。

此夜悲秋客,烟蛩亦伴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夕池上 莲塘带弋林,清吹涤烦襟。 泉咽犹鸣玉,台倾旧筑金。 僵桃虫自蠹,怪石藓交侵。 此夜悲秋客,烟蛩亦伴吟。

白话文翻译:

秋夜在池塘边的莲塘和弋林中,清风吹拂,洗净了心中的烦闷。泉水声似咽似鸣,如同玉石相击,旧时的金台已经倾斜。僵硬的桃树上,虫子自相蚕食,怪石上苔藓交错生长。在这样的夜晚,悲秋的旅人,连烟雾中的蟋蟀也似乎在陪伴他吟唱。

注释:

  • 莲塘:种植莲花的池塘。
  • 弋林:指用箭射猎的林地。
  • 清吹:清风。
  • 涤烦襟:洗净心中的烦闷。
  • 泉咽犹鸣玉:形容泉水声清脆,如同玉石相击。
  • 台倾旧筑金:指旧时的金台已经倾斜。
  • 僵桃虫自蠹:僵硬的桃树上,虫子自相蚕食。
  • 怪石藓交侵:怪石上苔藓交错生长。
  • 悲秋客:悲秋的旅人。
  • 烟蛩亦伴吟:烟雾中的蟋蟀也似乎在陪伴他吟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约1000-1050),字子安,宋代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秋夕池上》创作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对秋夜景色的深刻感受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池塘景色,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中的“悲秋客”反映了诗人在秋夜中的孤独和忧郁。

诗歌鉴赏:

这首《秋夕池上》以秋夜的池塘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的静谧与凄美。诗中“莲塘带弋林”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清吹涤烦襟”则进一步以清风洗涤心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尘世烦扰的超越。泉水声如咽如鸣,旧台倾斜,僵桃虫蠹,怪石苔藓,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秋夜的萧瑟,也隐喻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最后,“此夜悲秋客,烟蛩亦伴吟”将诗人的孤独与自然的声音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深沉的共鸣,使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莲塘带弋林:描绘了秋夜的池塘和周围的林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清吹涤烦襟:清风洗净了心中的烦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3. 泉咽犹鸣玉:泉水声清脆,如同玉石相击,形容了泉水的声音。
  4. 台倾旧筑金:旧时的金台已经倾斜,隐喻了时光的流逝。
  5. 僵桃虫自蠹:僵硬的桃树上,虫子自相蚕食,描绘了秋夜的萧瑟。
  6. 怪石藓交侵:怪石上苔藓交错生长,增加了诗中的自然意象。
  7. 此夜悲秋客:悲秋的旅人,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忧郁。
  8. 烟蛩亦伴吟:烟雾中的蟋蟀也似乎在陪伴他吟唱,形成了深沉的共鸣。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泉咽犹鸣玉”,将泉水声拟人化为咽鸣,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比喻:如“台倾旧筑金”,将旧台比喻为金台,强调了其历史和价值。
  • 对仗:如“莲塘带弋林”与“清吹涤烦襟”,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秋夜池塘的景物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悲秋客”反映了诗人在秋夜中的孤独和忧郁,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莲塘:象征着宁静和纯洁。
  • 弋林:代表着自然的原始和野性。
  • 清吹:象征着清新和洗涤。
  • 泉咽:代表着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 台倾:隐喻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 僵桃:象征着生命的凋零和衰败。
  • 怪石:代表着自然的奇特和多样。
  • 烟蛩:象征着孤独和陪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清吹涤烦襟”表达了什么? A. 清风吹拂,洗净了心中的烦闷。 B. 清风吹拂,带来了烦恼。 C. 清风吹拂,增加了心中的烦闷。 D. 清风吹拂,没有影响心情。 答案:A

  2. 诗中的“泉咽犹鸣玉”形容了什么? A. 泉水的声音清脆,如同玉石相击。 B. 泉水的声音低沉,如同咽鸣。 C. 泉水的声音模糊,如同咽鸣。 D. 泉水的声音响亮,如同鸣玉。 答案:A

  3. 诗中的“台倾旧筑金”隐喻了什么? A. 旧时的金台已经倾斜,隐喻时光的流逝。 B. 旧时的金台已经倾斜,隐喻历史的变迁。 C. 旧时的金台已经倾斜,隐喻财富的流失。 D. 旧时的金台已经倾斜,隐喻建筑的损坏。 答案:A

  4. 诗中的“悲秋客”指的是谁? A. 悲秋的旅人。 B. 悲秋的诗人。 C. 悲秋的客人。 D. 悲秋的居民。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秋兴八首》:通过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维《山居秋暝》:以秋天的山居为背景,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杨亿《秋夕池上》与杜甫《秋兴八首》:两者都通过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杨亿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加关注社会和国家的命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亿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杨亿的《秋夕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