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夜宴》

时间: 2025-01-06 08:47:33

出入承明四十年,忽来海外地行仙。

华筵盛会娱丝竹,千岁镫花喜报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入承明四十年,忽来海外地行仙。华筵盛会娱丝竹,千岁镫花喜报传。

白话文翻译:

在朝廷中出入四十年,忽然来到海外之地如同行仙。华丽的宴会中以音乐自娱,千年一遇的灯花喜讯传来。

注释:

  • 出入承明:指在朝廷中任职,承明指朝廷。
  • 四十年:指作者在朝廷中任职的时间。
  • 忽来海外地行仙:突然来到海外,感觉如同仙境。
  • 华筵盛会:华丽的宴会。
  • 娱丝竹:以音乐自娱,丝竹指乐器。
  • 千岁镫花:比喻难得的喜讯,镫花指灯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鸿章(1823-1901),字渐甫,号少荃,晚清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曾多次代表清政府与外国签订条约。这首诗是他在访问荷兰时所作,反映了他在异国他乡的感受和对盛会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鸿章在访问荷兰期间,参加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后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海外异国风情的感受,以及对宴会盛况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出入承明四十年”展现了作者长期在朝廷中的经历,而“忽来海外地行仙”则突显了海外之地的神秘与新奇。后两句“华筵盛会娱丝竹,千岁镫花喜报传”描绘了宴会的盛况和喜庆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异国文化的欣赏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李鸿章作为外交家的开阔视野和对文化交流的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出入承明四十年”,回顾了作者在朝廷中的长期经历,承明指朝廷,四十年表明时间之长。
  • 第二句“忽来海外地行仙”,用“忽来”表达了突然来到海外的感受,“地行仙”则形容海外之地如同仙境。
  • 第三句“华筵盛会娱丝竹”,描绘了宴会的华丽和音乐的愉悦。
  • 第四句“千岁镫花喜报传”,用“千岁镫花”比喻难得的喜讯,表达了宴会中的喜庆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地行仙”比喻海外之地如同仙境,“千岁镫花”比喻难得的喜讯。
  • 对仗:“华筵盛会娱丝竹”中的“华筵盛会”与“娱丝竹”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海外的异国风情和宴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对新奇事物的欣赏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地行仙:形容海外之地如同仙境,具有神秘和新奇的意象。
  • 华筵盛会:描绘了宴会的华丽和盛大,具有喜庆和热闹的意象。
  • 千岁镫花:比喻难得的喜讯,具有珍贵和喜庆的意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出入承明四十年”指的是什么? A. 作者在朝廷中任职的时间 B. 作者在海外生活的时间 C. 作者在军队中服役的时间 D. 作者在民间活动的时间

  2. “忽来海外地行仙”中的“地行仙”是什么意思? A. 形容海外之地如同仙境 B. 形容作者如同仙人 C. 形容海外之地危险 D. 形容海外之地贫瘠

  3. “千岁镫花喜报传”中的“千岁镫花”比喻什么? A. 难得的喜讯 B. 珍贵的花朵 C. 古老的灯具 D. 美丽的风景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林则徐):同样表达了作者在海外的感受和对家人的思念。
  • 《送友人》(李白):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 《荷兰夜宴》与《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两者都涉及海外经历,但前者侧重于赞美和喜庆,后者侧重于思念和离别。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鸿章全集》:收录了李鸿章的各类著作,包括诗词、书信、奏折等。
  • 《晚清洋务派研究》:探讨了洋务派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