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役役复役役,风吹衣上尘。
人烟茅舍午,柳色野塘春。
饥渴思云水,迟疑历莽榛。
何曾驴子背,驼得尽闲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忙碌的场景,反复提到“役”字,暗示着辛劳和劳作。风吹起衣服上的尘土,显示出生活的艰辛。正午时分,茅草房子周围人烟稀少,柳树的嫩绿映衬着春天的气息。诗人感到饥渴,渴望云水的滋润,心中犹豫不决,走在荒草丛生的地方。最后,诗人感叹,驴子背上又能驮得多少闲逸。
注释
- 役役:形容繁忙劳作的样子。
- 茅舍:用茅草搭成的房屋,象征穷困的生活。
- 柳色:春天柳树发芽的颜色,代表春天的生机。
- 莽榛:指草木茂盛的地方,常用来形容荒凉的环境。
- 驴子背:比喻负担,暗示着生活的重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元星是清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而闻名。他的作品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点滴,充满生动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一个普通的午后,诗人可能正在经历繁忙的劳作,内心却渴望着远方的宁静与自由。时代背景下,农民的辛劳和生活的艰辛常常成为诗人思考的主题。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向往。开篇的“役役复役役”反复强调了辛勤劳作的状态,给人以一种沉重的感觉。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午后,茅舍和柳色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尽管人烟稀少,但春天的生机依然在。接下来的“饥渴思云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渴望,以及在繁忙劳作之后的无奈与迟疑,显示了人在生活重负下的无力感。最后一句“何曾驴子背,驼得尽闲身”则以驴子为喻,反映了生活的重担,驴子的背上象征着无尽的责任与负担,无法真正享受生活的闲适。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细腻的描写,深刻反映了人们在忙碌生活中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重担的感慨。诗中的意象生动,情感真挚,使得读者在欣赏之余,能够感受到深刻的生活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役役复役役:重复“役”字,强调辛劳的状态,暗示生活的艰辛。
- 风吹衣上尘:微风吹起,衣服上落满了尘土,象征生活的繁重和不易。
- 人烟茅舍午:描写正午时分,周围的茅草屋和人烟稀少,传达出一种孤寂感。
- 柳色野塘春:春天柳树的颜色与野塘的生机形成对比,增添了一丝生动的气息。
- 饥渴思云水: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渴望和内心的焦虑。
- 迟疑历莽榛:在荒草丛生的地方徘徊,表现出生活的无奈与困惑。
- 何曾驴子背:以驴子作比,反映出生活的重负,无法真正享受闲适。
修辞手法:
- 重复:通过“役役”反复强调辛劳。
- 比喻:用驴子比喻生活的负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结构紧凑,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辛劳和自然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渴望和对生活重负的感慨,展现了清代农民的艰辛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役:象征劳动与辛苦,体现生活的艰辛。
- 茅舍:代表农村的生活环境,传达贫困与艰难。
- 柳色: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云水:自然的象征,代表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渴望。
- 驴子:生活负担的象征,反映出生活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役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轻松愉快
- B. 辛劳繁忙
- C. 安逸自在
- 诗中提到的“柳色”象征什么?
- A. 秋天的凋零
- B. 春天的生机
- C. 夏日的炎热
- 诗人对“云水”的思考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自然的向往
- B. 对城市的热爱
- C. 对劳作的厌倦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的景色,但《役役》更注重表现生活的辛劳与困惑,而《登鹳雀楼》则表现了豪情壮志与对未来的向往。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文元星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